珠江两岸,跑步、锻炼的市民随处可见,一些人还铺起地垫、搭起帐篷享受蓝天白云。“现在空气越来越好,早上出来既能看景又能锻炼,心情更好了。”市民纷纷点赞“广东蓝”。

近年来,广东推进产业优化、能源调整以及污染减排等精细化、系统化治理,全省空气质量日益提升,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常态的“广东蓝”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础。

全省一季度AQI同比上升2.7%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今年一季度全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

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方面,2022年1—3月,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6.8%,同比上升2.7%,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其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1%(9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7%(18微克/立方米)。臭氧(O3)和PM2.5继续作为全省首要污染物,比例分别为64.4%和18.1%。

今年1至3月,按照AQI达标率由高到低排名,广东省空气质量前三名依次为河源、汕尾、梅州和茂名市(2市并列第三)。

事实上,近年来广东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广东蓝”已成常态。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达22微克/立方米,位居全国前列,连续两年优于世卫过渡期第二阶段标准,AQI达标率达94.3%,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7年全指标达标。

探索广东臭氧治理新路子

“广东蓝”的实现得益于早发现、早研究、早部署。

广东大气治理在全国率先转向“以臭氧污染防控为重点、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的新目标,创新“监督指导+专家帮扶”科学治污机制,在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新征程上奋力攻坚,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

广东紧盯夏秋季臭氧防控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强化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探索实践“突出减排、狠抓重点、应急削峰、精准降超、省市联动、区域联治、专班指导、探索示范”的广东臭氧治理新路子。

省生态环境厅创新举措,整合院士专家团队组建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中心,针对臭氧污染,开展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达标排放百日服务行动,并统筹协调5家科研单位团队驻点,对口帮扶重点地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把科研做在治污攻坚第一线。

具体治理中,全力从源头削减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提速推进VOCs重点监管企业销号整治,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达标排放,重点区域、敏感点,营运柴油车用车大户排放治理。

同时,精准实施VOCs全过程管控,到2021年底已完成约占全省VOCs排放量76%的5650家重点监管企业交叉检查,完成2512座加油站、43座储油库油气回收检测,435家加油站实施错峰卸油,715座加油站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夜间加油。

另外,调整结构,源头减污。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优化交通运输,珠三角公交车全面实现电动化,还加速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清洁化改造。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完成率分别为67%、90%。全省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60%,建筑陶瓷生产线清洁能源改造完成率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