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关系的健康与否,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否。童年受到忽视和虐待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被困于以往的不良关系中,无法发展自己,更可怕的是,这种无能为力是被身体记录的,有时候甚至难以意识到。

作者借玛丽琳的个案,展示了一个受过虐待的孩子成年以后,如何忽视自己的感受,不断重演创伤,又慢慢勇敢地疗愈的过程。

恐怖与麻木

恐怖与麻木

玛丽琳几乎不记得12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她只是认为自己“必然有过”幸福的童年,但是,在她的记忆里,与男性相处让他总是拘谨不安,不仅如此,她还会觉得生命在“走过场”,为了缓解麻木感,她会自残、会酗酒,后来又疯狂地运动,但似乎都无济于事。

直到玛丽琳遇到迈克尔,与他相处让玛丽琳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亲切,可是偶然的肢体碰触,让她暴怒,迈克尔因此离开了她。玛丽琳感到羞愧和自责,她希望通过治疗摆脱对男性的恐惧和无法理解的愤怒。

治疗初期,作者请玛丽琳画了一幅家族肖像,她画出了一个狂乱而恐惧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受到三个噩梦般的、没有眼睛的人的威胁……尽管玛丽琳否认了画中的经历,但作者认为她曾经有过可怕的记忆。

作者邀请玛丽琳参加小组治疗,他观察到玛丽琳在集体中的表现,似乎复制了画中的表现。随后的治疗过程中,玛丽琳的视网膜出现了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是身体对自身的攻击。

看到了玛丽琳的遭遇,作者决定进一步了解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乱伦对女性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发现:

比起没有受过创伤的女性,有乱伦史的女性免疫系统过分敏感,免疫系统会在没有危险的时候开始进行抵抗,甚至攻击身体自身的细胞。这意味着创伤性经历的残留不仅仅扭曲我们识别外界信息的方式,机体本身也很难识别安危。
指向自己的痛苦

指向自己的痛苦

儿童是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理解世界的一切,他们的自我从父母的反馈中得到,无论父母说他们是可爱的还是糟糕的,他们都会深信不疑。

同样的,他们无法理解父母的情绪与他们无关,甚至会认为父母的抑郁、愤怒、焦虑是因为自己的不好。

他们无法选择父母,年幼的他们只能让自己适应父母才能活下去,所以他们反而会努力地顺从,忽视甚至帮助父母掩盖那些带给他们恐惧的事实。

可是他们忠诚于父母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孤独和绝望,以及无法避免的因无助而愤怒,这份愤怒最终指向自己。

敬畏求生意志,学会信任

敬畏求生意志,学会信任

这些受虐的儿童,即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们也能活下来,最终成长为成人,这里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求生的意志,所以这也成为他们治愈创伤的唯一可能。

作者教玛丽琳呼吸的技巧,帮助她冷静下来,用正念治疗帮她专注于身体感觉。当她重新掌握身体感觉的时候,就能区分过去和现在。

小结

小结

这一章给我深刻的体会:

虽然创伤会带给我们痛苦、自责和很多反常的行为,但作为治疗师,如果一味告诉来访者,不要自责,那是因为当年你太小、你的父母不够尽责等,或许还不足以理解和帮助他们,因为他们独自承担着痛苦是他们求生的信号,也许敬畏他们对生存的重视,才能帮助他们理解不需要再为过去承担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