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讯(记者 任 众/文 陆 恒/摄)按照“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我市大力推进核酸采样点建设,积极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截至5月16日下午5点,已建成采样小屋517座。

5月16日一早,记者在位于九方城广场的核酸采样小屋看到,这是一间约4平方米的白色小房子,共有2个窗口(见图)。在登记区,居民出示健康码、身份证,屋内医护人员拿出手机迅速完成信息登记;在采样区,医护人员通过窗口直接消毒、取试管、采样。“服务人性化,效率非常高,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做完核酸采样后,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

据了解,采样小屋主要设置在大型商超、企业、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方便市民核酸采样。采样小屋区域设置了等候区、登记采样区、清洁物品区、临时隔离区等,有统一标识、编号,还有包括开放时间、采样流程、联系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标识牌。采样小屋内安装了固定式紫外线灯、空调,按需配备冷藏设施,部分小屋还有高效空气过滤系统。

为统一采样小屋建设标准,我市发布了《昆山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小屋管理规定》,对采样小屋选址、基本设施、人员配备、个人防护、标本采集和运输、医疗废物处置以及异常情况处置作了明确规定。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采样小屋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在“战时”用于核酸采样、生活物资供应、脱卸防护用品与医疗废物暂存等;平时则作为城市空间中的景观元素,用于便民服务、党建宣传、观赏休憩等。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根据采样对象实际情况,通过固定采样点、便民服务采样点以及流动采样车相结合的方式,为不同人群采样需求提供便利,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