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原作者:蒋晓峰Terry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全美至少5个城市发生大型枪击案,最严重的一场位于纽约州水牛城。一名白人枪手在当地超市开枪,造成10人死亡;在中枪的13人里、有11人是非洲裔,是重点被针对的对象。

联邦司法部将案件列为“仇恨犯罪”调查。

美国的枪击案跟车祸一样,三天两头上新闻,司空见惯,家常便饭。事到如今,积重难返,今天特别关注它,一定有非常特别的原因。

水牛城针对黑人小区的枪击案,枪手甚至通过游戏直播平台直播袭击过程,平台说在2分钟内将直播撤下,但互联网都是有痕迹的,画面在其他平台流传,浏览次数几百万。

18岁的枪手金德伦提前一天到达水牛城,在将要发动袭击的超市内及周边街区“踩点儿”,杀心已决,极有预谋,志在必得。

他假扮成一名露宿者在店内观察,通过调查人口来寻找非洲裔美国人高度密集的小区:目的就是要杀尽可能多的黑人。

枪击案无解,都是事后处理,警察第一时间赶到,如警匪片般制服或击毙枪犯等,而子弹早已经飞好一会儿……

事件背后,这名枪犯怀疑是深受“大替换”(Great Replacement)观念所影响。

“大替换”是由法国作家加缪创造的术语,指的是假想法国人口被法国前殖民地移民替代。

他把来自非洲、中东的移民涌入称为“替换式种族灭绝”(genocide by substitution)。

加缪本人则因为煽动仇恨被定罪。

美国种族平权运动一句标志性口号是“黑人的命也是命”,因为快活不下去了才这么哀嚎,口号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放黑人一条生路吧!”

总统拜登说,事件是“出于种族动机的白人至上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行为”。

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枪手金德伦的出现是一个必然。不是金德伦,也会有王德伦或李德伦。他曾研究2019年新西兰基督城枪击案,当年这个基督城袭击者在行动前发布宣言,在脸书上直播袭击经过,欠下51条人命。

金德伦公开承认受基督城事件影响,他也发布了180页长的宣言中,还抄袭了基督城袭击者的宣言内容:包括声称白人的低生育率和其他族裔,特别是非洲裔人口高生育率将造成“白人种族灭绝”,还指责犹太人是这种“替换白人”行动的幕后操盘者。

新西兰袭击者宣言中,控诉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为少数族裔打开国门,而金德伦在宣言中则把默克尔换成了一个犹太裔金融大鳄,认为是破坏白人文化的关键人物。

这些观点反映了典型的“大替换”理论中的观点,也就是全球的精英集团正试图通过大规模移民、鼓励跨族裔生育等策略,来系统地取代白人人口。

这个理论影响力深远,早在2011年,挪威极端分子布雷维克在奥斯陆发起连续袭击案,造成77人死亡。他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正在破坏欧洲遗产,发动袭击打响第一枪,试图通过这种“暴力革命”来改变这一现状。

美国的多名枪击案犯都受到这一意识形态影响并采取暴行。

水牛城的这位案犯长期泡在网上,浏览极右阴谋论平台的言论。

最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明显有着纳粹阴影的“替换理论”已不断走近右派的主流叙事。比如Fox电视台大牌主持人塔克•卡尔森就在他的黄金时段评论中,反复兜售这个论调,说民主党政客试图通过移民政策来改变美国人口构成。

他说,左派正在用“来自第三世界的更听话的选民,来代替当前的选民”。这类论调避免直接用“种族”这类可能触碰政治红线的术语,用政治包装的话语取代种族论,连温和的保守派人士也更买账,话术的本质就是四个字,种族主义。

这种大替换理论已经深入人心,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认为,有人正试图“用移民取代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通过人口优势捞取更多选票”。

选举操作不停,右翼人士针对移民的攻击就不停,少数族裔的反抗也不会停。事实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比例又在不断萎缩,这就形成了在美国政治体制下无解的恶性循环。

禁枪只是在施暴工具上的管控尝试,天下人都知道,这在美国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新闻里面听到的枪击案,其实只是案发经过和表象,实际上,是白人在所谓“大替换”理论下的一种极度恐惧,进而做出的极端行动。

美国偏安北美一隅,邻国没有敌人,加拿大,墨西哥都不构成威胁,不像其他国家,光是邻国矛盾就纠缠到元气大伤。

但无论如何,这些摩擦都可以凭借政治智慧化解或得到管控,但美国“黑白仇杀”恐怕已经过了可以调和的阶段,枪击案频率增加,伤亡率屡创新高,就成了美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从单起案件看,是一两个被洗脑的白人拿枪行凶,实际上被彻底洗脑的何止一个两个?

“大替换”的替换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取代你,你取代我,你死我活,非此即彼。这才是典型的美国式的零和游戏。

没人能阻止“漂亮国”在这条仇杀路上狂奔,子弹且得飞。

而从狂飞的子弹里,也依稀看到了美国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