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之增加的还有就业市场的压力。毕竟能提供的岗位有限,难以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分得一杯羹。

不少大学生刚毕业就面临着失业,但是有些毕业生却能顺利地找到心仪的工作,两类学生都接受了4年的大学教育,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个人能力不同,受用人单位欢迎程度也有所不同。

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更高层知识的地方,还是一个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的场所,希望各位学生把握住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建议大一新生入学后,积极参加学生会和社团?

大学生数量增多,导致学历没有以前的优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大学四年的努力和表现,这一点不光对普通高校学生受用,对于985、211高校的学生来说同样受用。

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看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大学四年学生不要抱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想法,虚度光阴。即使少了家长和高中班主任的看管,也要足够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点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大一新生开学,会发现有很多学哥学姐邀请你加入社团,并且之后会有很多机会参加社团活动活动。

等到入学手续办理妥当之后,学生会也会开办纳新活动。新生们积极竞选,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毫无兴趣,认为这些活动对自己并无益处,应该将全部时间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加入学生会,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学哥学姐学习如何更好地为学生会工作,还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积累经验更有助于未来就业。

第二点参加社团活动也并非学生心里想的,每天只是玩耍,“消费”大学时间。参加社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未只付出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学生扩展人脉,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就业。一些聪明的学生在大学开学后报名参加多个社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别人在前进,你原地不动就是在后退”。对参加学生会和参加社团不感兴趣的学生,认为这两件事并不会影响到毕业,更不会影响就业,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位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导员说出了心里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参加学生会也不参加社团的学生,未来会怎样?导员的话很中肯

这位导师表示,积极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的学生,经常会让老师看到他们的身影,甚至和老师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虽然学生会和社团都没有薪资报酬,但是会比其他同学得到更多的福利。首先是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导员自然会优先考虑学生会成员,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将会得到这部分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这一部分学生还会得到一些校园荣誉,如果写进个人大学简历里,将来就业会很有优势。

其次,不参加社团活动和不适学生会成员的学生,就没很少会出现在导员的视野里,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和导员接触。即使学校有什么就业方面的好处,导员也想不到这部分学生,因此就业很有可能会受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点,社团成员基本上都是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无论是大一新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哥学姐,为一个共同喜好,一起参加活动或者演出。

在闲余时间,新生可以跟学哥学姐学到更多的学习经验和教育资源。如果能和学哥学姐处好关系,就业时还会得到一定的引荐,增加上岸几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生除了要进学生会和参加社团活动,还应做哪些事情?

大部分大学生还在靠父母资助学费和生活费,一个普通家庭从孩子从小学供到大学,需要花费很多的财力,对于父母来说压力很大。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去图书馆做钟点工,不光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还能拥有更多看书的机会,可以说的一举两得。

到大学食堂做钟点工,首先安全有保障,而且在食堂打工还可以获得免费午餐的福利,自己赚的钱就可以攒下来作为学费,帮助父母减轻经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想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承载了家长的期望,一定要把握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积极入学生会,参加社团活动,增加自己的含金量,增加自己就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