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其实还是挺搞笑的,历史上有两个皇帝,明明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一个成为千古一帝,而另一个却成了千古暴君,这两个皇帝就是秦始皇和隋炀帝。这两个皇帝在任时期,都是不断对外发动攻势,对内大征徭役修建工程,后来同样因为国家负担不起而亡国,命运线十分类似,但为何区别会这么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的功绩自是不必多说,先是灭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而后改革吏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对外废分封改郡县,奠定了之后华夏的大局面;接着就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缮长城和灵渠等;对外征匈奴,并南越。虽说是功盖千古,但对当时而言,却并非一件好事,虽说我不全信史记,但《史记·陈涉世家》中所说的“天下苦秦久矣”应该是一句真话。

再来看看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杨坚的长子杨勇被废后,杨广被立为太子;其实杨广是一个有能力有胆识有野心的人,如果把史书上对他的评价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其实隋炀帝的大多数计划都是很不错的,比如修缮大运河,比如迁都洛阳,而且有理由相信,隋炀帝对科举制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隋炀帝也热衷于对外扩张,他在任时期主要进行过这几场战争:西征吐谷浑汗国、南伐林邑国、北征契丹、海上征讨琉球国,但后人熟知的却只有三征高句丽。不要以为高句丽就是现在的朝鲜韩国,不然,其实当时的高句丽面积可不小,关键是地处荒夷,民风彪悍,且地形复杂,很不好打,唐太宗三征高句丽都无可奈何,而隋炀帝在第三次远征时,已经迫降了高句丽。

可以说,隋炀帝就是秦始皇的“翻版”,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一样的好大喜功,一样的热衷于开疆拓土。那两人的结局为何相差如此之大呢?其实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是秦始皇想做的事情基本都已经做完了,而隋炀帝算是在即将完成之际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因素是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好歹还在位了几年,所以骂名自然是由胡亥来承担了;而且秦朝灭亡之后还有一段时间的楚汉争霸,加上刘邦曾经好歹也是秦朝的基层官吏,所以并没有对秦朝过多的“黑”,反而是项羽,原本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被描述成有勇无谋之辈。

但隋炀帝可就没这么幸运了,随后之后还有杨侗称帝,但杨侗只能算是一个傀儡;而且隋朝前期的兴盛很得民心,至少在初唐时期,民间还是有很多人追忆隋朝;所以在陇西李氏击败隋末诸多对手,成功问鼎之后,为了坐稳天下,自然要对隋朝进行一番诋毁,其中以隋炀帝为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反正李唐皇室要史官们怎么写,史官们也只得怎么写,全然没了先秦时期史官们的风骨。就事实分析,哪怕隋炀帝所作所为的确不妥,但却也是“弊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绩;初唐时期为什么这么强大?因为北面的突厥和契丹、西面的吐谷浑、南面的那些小国已经被隋炀帝收拾得服服帖帖。

曾经叱咤漠北草原的突厥,在初唐时期被李靖等人一战而降,不是他们不强,而是他们怕了。唯独一个高句丽,李世民亲征三次都没能尽全功,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才解决。其实唐朝很多东西都是袭承于隋朝,但唐朝对隋朝,或者说李渊对杨广这个外甥、唐太宗对杨广这个姨表叔兼岳父可是一点都不手软,李渊称帝后追谥杨广为炀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谥法》所述,"炀"字代表的意思大致是,贪女好色、违反道德、虐待民众、背逆天理;基本上与商纣王的“纣”、夏桀王的“桀”差不多了。而由魏征主编的《隋史》更是将隋炀帝描述成了一位千古暴君,与商纣王、夏桀王、周厉王齐名,后世称这四人为“四大暴君”,可见李唐王朝为了表明自己起兵立国是“替天行道”而煞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