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英、奥、普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当他们的82万大军在德国的莱比锡地区一举打垮了法军后,由他们扶持的路易十八随即登上了皇位,拿破仑被迫退位,移居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

蛰居于厄尔巴岛的拿破仑表面上一心一意地治理着他那块小小的“领土”,暗地里却在密切注视着法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做好随时离岛的准备。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恰好正值在岛上负责监视拿破仑的特使离岛度假,拿破仑遂带领一千多名官兵趁黑夜悄悄离开了厄尔巴岛。

路易十八听说拿破仑已逃离厄尔巴岛,并且正在向巴黎奔来,惊恐万分。他急忙令朝廷重臣内伊元帅率领大军抵挡拿破仑的队伍。内伊曾是拿破仑手下的得力大将,拿破仑十分了解这位老部下,他知道内伊从心里不愿和他作对。于是,他派人给内伊送去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内伊!到夏龙迎接我。我将像在莫斯科近郊之战后的第二天那样接见你。拿破仑。”看到昔日皇帝的亲笔信,内伊动摇了,他率领军队加入了拿破仑的队伍。

眼见大势已去,再也找不出得力队伍抵抗拿破仑的路易十八,带着全家连夜逃离巴黎。拿破仑在随行人员和群众的前呼后拥中挺入巴黎,重登皇位。

拿破仑重新回到巴黎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欧洲。正在为分赃不均而吵得不可开交的反法同盟各国,立即停止了相互争辩,再一次联合起来,准备共同围剿他。

拿破仑清楚地知道反法联盟会阻止他重掌政权,因此,他复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建军队,扩充武器装备。很快,他组织起一支25万人的军队,但令拿破仑遗憾的是,昔日的一批富有作战经验的元帅已不愿回到军队生活,而他匆忙招募来的新兵也没有时间好好地进行训练。形势越来越严竣了,反法同盟纠集了70万人马,对法国形成包围之势,很快就要越过法国边界。

拿破仑决定先发制人,赶在联军会合之前,先歼灭身处比利时境内的英国威灵顿军团和普鲁士的布吕歇尔军团,然后再解决其他联军部队。

滑铁卢之战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法军如一道倾泻而下的钢铁洪流,突然出现在普军面前。普军不甘心被围歼,在元帅布吕歇尔的率领下,普军32个骑兵中队向林尼村发起了反击,法军飞马迎战。战场上战马嘶鸣,刀光闪闪,一片混乱。

当时,有个名叫吕西安的法国士兵,长得人高马大,勇猛无比。他挥舞着一把马刀,左劈右砍,接连打倒了好几个敌军士兵。忽然,他看见一匹大白马从他面前一闪而过,骑在马上的是一个头戴元帅帽的老头。

吕西安一踢马肚子,战马似旋风一般向大白马追去。快要追上时,吕西安大喝一声:“哪里逃!”举刀就砍。那老头听到背后呼呼的风声,知道大事不好,急忙纵马一让,马刀从他的腿侧滑过,一下砍在了大白马的屁股上。大白马一惊,把老头颠倒在地。

吕西安见状,调转马头,举刀又砍。忽然,“砰”的一声,他只觉得胸口一热,随即跌下马来。原来,是一个普军向他开了一枪。那个普军奔到老头面前,翻身下马,扶起了受伤的老头,原来这个老头就是普军的元帅布吕歇尔。

这个普军看看周围正在酣战的法军,灵机一动,摘下布吕歇尔的元帅帽,又把自己的帽子给他戴上,趁着混乱,把这位72岁的老元帅成功地救了出去。

普军见主帅受伤,无心恋战,急急向英军所在的方向逃跑。

拿破仑早在两军激战时,就命内伊派一部分兵力堵住普军的退路。谁知内伊没有准确领会拿破仑的意图,行动缓慢,贻误了战机,使得普军得以逃走。没有办法,拿破仑只好派出格鲁希元帅继续追击,并一再交待追击过程中要保持和主力部队的联系,随时返回助战。同时,他派内伊同驻扎在四臂村的英军继续交战。

正在四臂村同内伊作战的英军统帅威灵顿,接到布吕歇尔战败的消息后,生怕孤军深入会被法军包围,立即率队向滑铁卢方向撤退。由于内伊没按拿破仑的命令积极进攻,拿下交通要道四臂村,使得英军得以顺利后撤。

拿破仑击败普军后赶到四臂村,见由于内伊行动不果断,英军正从他的眼皮底下逃跑,不禁大怒,立即挥军向英军追去。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了阴沉沉的天空,随着一阵轰隆隆的雷声,一直笼罩在战场上空的乌云,变成了瓢泼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拿破仑只得下令停止追击,就地过夜。这场大雨使英军绝处逢生,逃脱了被歼的厄运。随后,英军迅速撤退到滑铁卢一带,占据有利地形,布好了防线。

1815年6月18日,大决战在滑铁卢展开了。

滑铁卢位于比利时南部,离其首都布鲁塞尔不远。英军驻扎在一个山岗上,由威灵顿率领,“威灵顿是什么东西!竟敢向我挑衅,简直是螳臂挡车,以卵击石!我用不了一顿早餐的时间,就能将他们歼灭。”拿破仑自信满满地说。

法军越过低洼地带,向英军驻扎的山岗奋勇冲去,但经过休整的英军顽强抵抗,炮弹像骤雨般砸在法军的阵地上,法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兵。当天下午13时,法军再次进攻英军阵地,还是无法得逞。此时,法军迫切需要援军的补充,而格鲁希元帅率领的军队却迟迟联系不上。拿破仑不甘心就此失败,他用望远镜向四周瞭望,侦察敌情,伺机发动第三次规模更大的攻势。突然,他看见东边远处黑压压的一片,“那是什么?”拿破仑问。“大概是一片森林吧!”一个中尉回答。“不,那是兵团。”拿破仑凭丰富的作战经验,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于是他下令:“抓个活口来问!”不久,法军逮到一个普鲁士骑兵军官,军官回答说附近只有一个兵团。拿破仑心想:区区一个兵团,没什么好怕。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前来援助的普军,不是一个兵团,实际上是三个兵团!

拿破仑自以为兵员充足,于是有恃无恐起来。在他的指挥下,80门大炮同时瞄准英军的阵地进行炮轰,一阵枪林弹雨后,英军撤退。法国骑兵浩浩荡荡地登上了英军驻扎的山岗,拿破仑信心十足,以为胜利在握,哪知道突然枪声大作,埋伏在四周的英军将法军团团围困,法军措手不及,伤亡无数,只好向后撤退。

拿破仑百思莫解,自言自语道:“为什么我没打败英军呢?”按照拿破仑一贯的作战策略,先是用大炮猛轰,然后派骑兵冲锋,最后才由步兵出击。而这一天,骑兵冲锋之后,却没有步兵支援,原来法国步兵都在抵御普鲁士三个兵团的进攻,无法突围。

下午18时,拿破仑孤注一掷,把最后的四千名近卫军都调入进攻的行列,成败就在这一次了。他把士兵排成七十人一队,命他们爬上陡坡,拼死向前冲。当他们离开英军防线不到六十步时,威灵顿突然站起来大声疾呼:“全线出击!”英军的后备军排山倒海般地向法军扑去。

拿破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部队已经全部用上了,再也派不出一兵一卒去抵抗,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士兵任人宰割。拿破仑拿起望远镜,目睹这惨痛的一幕,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一切都完了!”

当晚21时,普军突破法军防线,拿破仑的部队乱成一团,无法坚持下去,只得四处溃逃。拿破仑泪流满面,脸色苍白,他带着残兵退回巴黎,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

滑铁卢一战,由于双方兵力的悬殊和拿破仑手下将领的不得力,终使法军功败垂成。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战中被打得如此之惨。滑铁卢战役在历史上被传为笑柄,而“滑铁卢”一词从此也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滑铁卢战役失败后,拿破仑再次被迫退位,他被反法同盟流放到位于大西洋南部、远离大陆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拿破仑因胃癌去世,终年52岁。

拿破仑的援军在哪里?

布吕歇尔受伤以后,普军四下溃逃。拿破仑把追击的任务交给了格鲁希元帅。拿破仑大概也知道,格鲁希既不是气吞山河的英雄,也不是运筹帷幄的谋士,他只不过是一个老实可靠、循规蹈矩的人,但当时拿破仑自己手下的元帅人选,一半已在黄泉之下,而其余几位已对戎马生活十分厌倦。迫于无奈,拿破仑不得不对格鲁希委以重任。

格鲁希踌躇着接受了这项命令,他带领着几万人马在茫茫草原中进行搜寻,却始终找不到被击溃的普军撤退的踪迹。

突然,从远处传来沉闷的声音,这是大炮的声音!格鲁希征求大家的意见,副司令热拉尔急切地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另一位军官也赞同道:“赶紧向开炮的方向转移,支援大军!”所有人都坚定地认为,拿破仑已经向英军发起攻击了,一次重大的战役已经开始。

可是格鲁希却拿不定主意。他习惯于惟命是从,胆小怕事的他死抱着写在纸上的皇帝的命令:追击撤退的普军。热拉尔看到他如此犹豫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冲冲地说:“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这位副司令当着20名军官的面提出这样的要求,说话的口气简直像是在下命令,这使格鲁希非常不悦。他用更为严厉和生硬的语气说:“在皇帝撤回成命以前,我决不偏离自己的方向。”

军官们绝望了,热拉尔只能尽最后的努力。他恳切地请求至少能让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和若干骑兵到战场上去,他保证他能及时赶到。

格鲁希使劲地摇了摇手。他认为,让本来就小的部队再分散兵力是不明智的。

情报显示,普军在撤退过程中已分几路转移到了正在激战的战场。如果这时候格鲁希马上率领队伍去增援拿破仑,还是来得及的,但格鲁希依旧怀着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消息,等待着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可消息始终没有传来,只有低沉的、隆隆的炮声震颤着大地,且炮声越来越远。

就在这一夜,滑铁卢决战打响了。第二天,只有一个人还丝毫不知滑铁卢发生的事,尽管他离这个决定命运的地方只有四小时的路程,他就是格鲁希。直至战役结束,他还一直死抱着那道“追击普军”的命令。由于他未采取及时的援助行动,失去了取得战役最后胜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