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裸眼3D技术,厦门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鹭江”号“破浪而出”。
厦博首推数字藏品,运用了区块链技术。
用扫描设备对文物周身进行扫描后,电脑中便能够自动构建出文物的立体建模档案。(记者林铭鸿摄)
展品展示页面介绍。(记者林铭鸿摄)
清乾隆白玉御题薄意山水带盖贯耳扁瓶3D展示,观众在屏幕上就能无死角欣赏藏品。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 本版图/厦门市博物馆官网提供(除署名外)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对这一主题的阐释中说:“博物馆已经成为创新的乐园,在那里新技术可以被开发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数字化创新可以让博物馆更容易接近和参与,这能帮助观众理解复杂且微妙的概念。”
在厦门,博物馆的力量正乘着数字化的翅膀被更多人感知——是随时随地云游博物馆的便捷、是新技术赋予线下展的沉浸式体验、是博物馆数字藏品的浪潮来袭……数字化点亮了“博物馆奇妙夜”,博物馆不再只是等待市民走进它,而是千方百计让自己走近市民。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记者带您探访数字化带给我市博物馆的新气象。
呈现
厦博已对百件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
清乾隆白玉御题薄意山水带盖贯耳扁瓶,厦门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曾登上央视《国宝档案》。2013年厦博“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厅开放前,这件宝贝甚少公开展出。随着该展厅常设,市民游客有了睹其真容的机会。
这只扁瓶由和田玉雕刻而成,颈部附有双贯耳,贯耳以青铜器上常见的云雷纹为地,其上浅浮雕变体夔龙纹,腹部两面分别刻绘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细节极为丰富。但隔着展柜上的玻璃,细节与观众产生了距离。
如今,您只需登录厦博官方网站或微信,就能在“3D文物”栏目看到这只瓶子。在这里,您可以将它放大数倍,看见瓶颈两面的阴刻隶体诗文,旋转看到瓶身下缘的褐色俏色,甚至通过屏幕感受玉质的温润。借由数字技术,细节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消失了。
文物上网,是公众对博物馆数字化的第一印象。那些曾经要排队进馆才能看到的文物,甚至不对外展出的文物,如今都有机会在互联网上窥其真貌,还能比线下看得更清,看得更久。文物上网的形态,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2015年前后我们对官网进行改版,丰富了线上展陈内容,开始尝试通过三维数字技术让藏品‘活’起来。”厦博信息和数字化部副主任宋叶告诉记者,但受制于经验和当时的技术条件,最初试水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厦博线上展示的3D文物都是2018年以后陆续上线的,迄今厦博一共进行了100件文物的三维数字化,预计今年还将完成30余件。
采集
16个步骤让3D文物跃然眼前
一件3D文物呈现在公众眼前,身后有两个基本步骤——数字采集和数字展示。采集是基础,展示是在采集基础上的应用。
近日,在十一维度(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向记者模拟了文物数字化采集的过程——随着三维扫描仪绕藏品而动,一件放置在桌面上的瓷器一点点出现在屏幕上。“这是第一步,我们叫做模型扫描,整个文物的数字化采集细化起来需要16步。”十一维度(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海箭告诉记者,模型扫描只完成了藏品轮廓及表面纹理的初步采集,之后还要经过纹理拍摄、纹理贴图等环节,优化细节、矫正色彩,将高精度纹理映射在高精度模型上,合成输出数字文物。“目前模型扫描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小件的、表面特征不复杂的藏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对博物馆而言,文物数字化采集始终是个慢功夫。“做文物的数字采集,安全是第一位的。”宋叶告诉记者,厦博每件藏品的采集都在馆内进行,整个过程都有专业的安保人员和文物管理员全程值守。“厦博瓷器较多,采集开始前,都要考虑很多安全细节,比如预先在桌子、平台上铺设保护垫等。有时因为技术人员带来的设备多,我们也会特别留意地面上的线缆,谨防绊倒护送文物的工作人员。”宋叶说,采集现场对光线也有要求,不能使用闪光灯,采集中如需调整文物的摆放位置、角度等,一定要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才能上手。博物馆人对每一件时光打造的藏品悉心呵护,有时候一件巴掌大的玉器,全部采集流程走下来,需要一整天。
如今,文物数字化采集的精度较2015年厦博开启初体验时有了大幅提升,以采集成果为依托的文物数字展示也随之越来越清晰。
技术
数字信息可服务文物修复
作为一家虚拟现实引擎研发公司,十一维度成立之初其实是奔着电商去的,压根没想到会和博物馆产生交集。“2015年7月,我们推出在线虚拟现实(WebXR)仿真应用开放平台,使用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技术,在线快速制作数字产品。”余海箭说,“我们一开始是想服务电商领域,当时很多商家希望能实现商品的3D展示,吸引更多消费者。”但很快,十一维度发现越来越多博物馆成为了平台用户,博物馆藏品、市场上的艺术品对数字化的需求非常高。公司也很快抓住这个风口,主动对接博物馆,从线上到线下,开启文博数字化探索,其中最为人知的是为三星堆数字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提供部分技术支持。
另一家厦门公司也看到了数字化应用在文博领域的前景。厦门斯玛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沛告诉记者,2014年公司就将文物数字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我们可以通过三维扫描还原一件文物的数字信息,如果有一天这件文物需要修复,这些数字信息就能提供帮助。”宋沛说,除三维扫描外,公司还和博物馆合作推出过3D打印文物,“我们也在和业界探讨文博数字化的发展,数字技术肯定会在文物修复、文物展示上带给公众更多惊喜。”
联结
“云展览”让博物馆走进日常生活
如果说文物上网为公众带来博物馆数字化的第一波红利——随时随地欣赏文物,那么“云展览”则彻底改变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结方式——博物馆融入日常生活。
今年4月,厦博推出闽台民俗VR线上展,闽台主要姓氏灯、闽南传统婚嫁场景等厦博二楼常设展厅“闽台民俗”内的元素在这里均清晰可见。
从文物上网到展厅上网,搭乘数字技术,博物馆“触手可及”。厦博早在2015年就推出过虚拟展厅,分别是“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和“厦门历史陈列”。初代虚拟展厅主体是文图,内容丰富的会加入一点小视频和动漫。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展厅越来越有身临其境之感。以闽台民俗VR线上展为例,不仅每一帧都是高清画质,观众还可通过地面箭头按钮实现自由逛馆,获得沉浸式体验。
云展览跨越了博物馆的围墙。“这几年上网时常看到博物馆的线上展,点点屏幕就能进入,非常方便。”大学生陈彦告诉记者,“这让我对博物馆的关注多了起来,身边有同学也是这样。”
疫情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的必要性更为凸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文物局紧急部署,一个月内推出2000余个在线展览,浏览量超过50亿次,达到全国博物馆全年参观人数的4倍以上。竞相绽放的云展览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读懂“何以中国,何以华夏”。
线下展览资源线上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博物馆也在通过数字技术开发更具创意的虚拟展览,云展览形态趋于多元。厦博今年推出的《当盛世·忆英雄——郑成功传奇一生数字展》就是一次成功尝试。它在形式上使用原创视觉、原创手绘、原创音乐,内容上将郑成功纪念馆58件文物的高清图片素材嵌入式展示在相关历史事件中,还嵌入20多个互动响应式界面、郑成功文化知识问答等,带领观众“穿越”至明末清初,瞻仰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传奇一生。
大步向前的云展览也给博物馆线下展何去何从带来新思考。位于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的“大厦之门敢拼会赢——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历史陈列”,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开展。依托裸眼3D技术,厦门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鹭江”号在这里“破浪而出”,展览还融合运用多媒体沙盘、滑轨屏互动等多媒体综合展项,设计了湖里开山第一炮等多处历史性场景。在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它成功入围全国“十大精品”终评。线下展在与数字技术的碰撞中收获了引流的新本领。
【记者手记】
博物馆越来越年轻
博物馆向数字化敞开怀抱,这双伸出的手,也以亲密的姿态抱住了每一个人。因为收藏着来自历史长河的珍贵宝藏,博物馆天然带有文教责任、社教功能。数字化,在赋予文化遗产新生命的同时,也让当代博物馆拥有更多和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做朋友的能力,成为一项惠民工程。
时代改变了博物馆,也改变了博物馆人。厦博数字化开始大步走的2015年,宋叶是刚进馆两年的博物馆新人,当时馆里网站点击率不高,公众号也还未建起,她曾一度在想博物馆有必要做数字化吗?但很快,随着数字化在文博领域的成熟应用,随着社会对博物馆数字化的需求与期待,她开始学习和技术名词打交道,参与一个又一个博物馆数字化项目。而厦博也在2020年成立了信息和数字化部,招募学习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的年轻人来到博物馆。
文明传载,生生不息。年轻人在博物馆守护着灿烂的遗产,以青年眼光嫁接新技术让老宝贝说当代话。
【链接】
元宇宙成为下一个风口
今年3月10日14时,厦博正式对外发行首批数字藏品,仅1分钟,30000份数字藏品宣告售罄。
数字藏品是用区块链技术做唯一标识且经过数字化的作品、艺术品和商品。去年起,数字藏品风潮刮进国内博物馆界,涌现出河南博物院“妇好鸮尊”等多个爆款。首次试水数字藏品领域的厦博,共推出三款3D数字藏品,分别是基于其代表性馆藏文物创作而成的明·白玉双龙带钩、清·雕玉立鹤、清乾隆·青白玉如意,每款限量发行10000份,每份售价19.9元。
数字藏品的诞生,通常由创意设计师用相关软件设计藏品形象,由人工智能小组设计视觉算法让藏品动起来,再由程序员基于区块链协议编写智能合约,将做出来的藏品形象铸造固定在区块链上。有调查显示,“00后”和“90后”在意向藏家中占绝大多数。这意味着,数字藏品在“古老”的博物馆和年轻人之间架起了桥梁。
今年,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市大数据管理局印发《厦门市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立足厦门实际,抢抓数字经济和元宇宙发展新机遇。在十一维度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公司正在制作中的“元宇宙展厅”。“我们要打造的是网页模式下的元宇宙展厅,它不仅提供VR技术下的身临其境,使用者还能在其中互动交流,或以馆长的身份为很多观众同步导览。”余海箭说,“目前,我们的元宇宙展厅已经进行了大量测试,计划在年内推出。”数字技术一日千里,博物馆和数字化的故事未完待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