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专栏】

本期特约嘉宾 王丹

本期主题:“四大名著”与运河

正文——

从公元前486年夫差开凿邗沟至今,中国大运河贯穿了中国2500多年历史,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浙东运河总长度超过3200公里。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即是通达南北的黄金运输航线,也是中华民族文脉所在。“四大名著”成书于元末、明、清三代,正是京杭大运河南北格局确立、漕运大发展的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亟需南方各地区物资为大都提供建都保障。隋唐时期开凿的洛阳到杭州的隋唐运河,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截弯取直,成了北京直达杭州的水上经济命脉。经济发展、朝代更替等原因催生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四大名著”应时而生。南北贯通的运河为“四大名著”的作者提供了创作素材,也为作品传播打通了区域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杭运河贯通的主要目的是漕运,在保证漕运的同时也带动了沿河区域的经济发展,南北货物汇集运河,国外“进口”物品和国内“出口”物品也通过运河运输,运河畔城市经济空前发展。发达的经济催生了文化的发展,四大名著在多方面因素促进下,在运河畔的城市诞生,并在之后的几百年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都是生长或长期生活在运河沿线城市的。运河城市的人、事、物在他们所见、所闻、所感中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

《水浒传》重要故事发生地在济宁和泰安一带,这一带在元代京杭运河贯通后成为漕运的重要节点,官漕商货往来期间。作者施耐庵一直在苏州、淮安、无锡(江阴)、湖州(吴兴)、杭州等京杭运河南端城市生活。但《水浒传》一书中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北方运河城市的,书中仅回目就出现了十余个北方运河城市地名:第八回沧州、第十二回汴京、第二十七孟州(焦作)、第五十二回高唐州(聊城)等等。虽没有确切资料证明施耐庵在北方运河城市生活过,但京杭运河通达南北,各区域文化、故事随着河上往来的人们进入不同城市。这些故事被同样生活在运河畔的施耐庵获得,并通过自身经历和当时社会情况创作出《水浒传》。

对于施耐庵是哪里人至今存疑,有苏州说、钱塘说、吴兴说,这四个城市都没离开京杭运河南端,可以确定,他是运河城市的人,且一直生活在今天的京杭运河沿线。施耐庵36岁中举人,后追随元末群雄之一的张士诚,最终因张士诚不听劝谏而隐退在祝塘的东林庵教书。祝塘在今天的江阴市,《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都取自这里。如第四十七、四十八、五十回,三次打祝家庄的故事就是以祝塘为原型写的。京杭运河两岸城市中并没有江阴,江阴在长江边上,与京杭运河还有一段距离。那么江阴与运河有关吗?答案肯定是有。江阴在宋代时就已经开凿了连接京杭运河的锡澄运河,锡澄运河只有37.1公里,河道不长,却是连接京杭运河支线、长江和太湖的交通动脉,苏州、无锡等地船只由此进入长江。锡澄运河是江阴人民的母亲河,江南的药材、竹木器,北方的盐、煤炭,闽浙沿海的海鲜和海外的珠宝香料,都汇聚于江阴,再由江阴经长江运到各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即使施耐庵在江阴过着隐居生活,也可以通过南北船只了解运河上和沿河城市发生的事。很多当时的事,加上施耐庵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写成了《水浒传》,也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卓然地位。《水浒传》成为流传600多年,至今仍深受大家喜爱的皇皇巨著。施耐庵的一生因士、因隐、因著而转徙于不同的运河城市,最终逝于淮安。其孙施述元遵其遗愿将他迎回兴化下葬。兴化位于里下河腹地,也是因运河而繁荣的城市。终施耐庵一生,都与运河为伴。《水浒传》最初的传播途径是各个运河城市的茶楼和漕运码头,在不同城市说书人共同传播下,成为大众熟知的名著。

或许,没有大运河,施耐庵依然会隐居祝塘;依然会写《水浒传》;但是内容一定不会有我们读到的《水浒传》丰富、精彩,也会少了些许即使隔着遥远时空,依然让人亲切的市井气息。这气息是运河城市独有的气息——亦俗,亦雅。

说罢施耐庵,再说罗贯中,我手中有几个版本的《水浒传》,年代久远些的作者都写着施耐庵和罗贯中。罗贯中师从于施耐庵,无论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都与施耐庵颇多相似。史料记载,罗贯中也参与了《水浒传》的编写。

与施耐庵不同的是,罗贯中的家乡不确定是否在运河城市。关于他的家乡至今仍有颇多争议,有杭州说、清徐说、东平说和祁县说,如果是杭州或者东平说成立,那么罗贯中是生长、且长期生活在运河城市的。然而学者们争议了几十、几百年,越来越倾向他是山西人,并得出他在14岁时随丝绸商人父亲从山西到了江南地区的结论,师从慈溪名师赵宝丰学习,学业小有所成后投到张士诚麾下,与施耐庵相识,并拜施耐庵为师。后张士诚降元,罗贯中返回山西家乡。短暂归乡后又沿运河回到江南,返回期间在运河城市短暂停留。很多运河城市是三国故地,留有许多三国遗迹和传说,回到江南后,罗贯中开始潜心创作《三国演义》。通读《三国演义》运河城市贯穿期间,南方浙江、江苏等地是东吴故地;割据势力中刘岱所据的兖州、袁术所在据的扬州都是运河沿线的城市;回目中徐州、邯郸等是北方的运河城市。罗贯中能把三国写得如此精彩,除了融南汇北的运河为他提供了不竭的素材外,还与他曾在元初割据势力张士诚麾下的经历有关,有了那样的经历才可能把三国纷争写得那样入木三分。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是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隋朝就已经将“三国”故事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展现,隋炀帝看的水上杂戏就有对曹操和刘备的演绎,内容也多以褒刘贬曹为主。到了唐、宋时期,三国戏曲依旧经久不衰。元至明初各类三国剧目更是不胜枚举,现有资料可考的元明时期流传三国戏曲版本就有超过60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不吝笔墨刻画出四十余场战役,百余个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发生地中牟是隋唐运河故地。其他水上场面也刻画的细致入微,这些都与他长期生活在运河畔,可以近距离观察运河上的场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疑问大运河不仅给罗贯中提供了素材,更为他提供了体验前尘旧事的地理空间,与此同时,长时间往返于运河的官吏、进京赶考的举人、行商、船民成为《三国演义》最初的传播者。

史料记载的罗贯中生平很有限,仅知道他创作完成《三国演义》时已经六十多岁,十年后,一生写尽乱世的罗贯中在江西庐陵离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运河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作者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那么运河之于《西游记》和《红楼梦》,却是赋予了这两部巨著灵魂。《西游记》的故事主线虽然不在运河畔,但作者吴承恩却是毫无争议的运河之子,他的家乡淮安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淮安是明清时期漕运总督府所在地;淮安的清口枢纽解决了运河“会淮穿黄”的难题;淮安的清江大闸有漕运咽喉之称。明清时期的淮安,不仅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地位也相当突出,运河七大钞关中,淮安钞关是最大的,每年税收额是其他钞关之和。吴承恩生活的明代是这段运河漕运最繁忙的时期,也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因此在《西游记》中可以窥见许多商业繁荣的产物,如邸店、客舍,《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代,唐代是没有邸店和客舍的,但是吴承恩所生活的明代运河城市,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运河南北通达滋生了这类生意的发展。《西游记》第八十八回中,“百货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帘”描写的是天竺玉华州繁华热闹的场面。而现实中吴承恩肯定是没去过天竺玉华州的,但如果将玉华州的场面与明代运河城市结合起来看不难发现,这热闹和繁华必定是明代的运河城市无疑。

吴承恩其人,书法、绘画无所不擅,然而多才多艺的他却在科考中屡屡受挫。曾短暂的在浙江长兴(今属湖州)当过正八品的县丞,正八品在历代都是官阶的末端,或许满腔抱负无法施展,因此在县丞任上不久吴承恩便辞官去职。一年后又在山西潞安府任通判,被诬告后仓皇归乡。他最后一次出仕是到蕲州荆王府做讲授类的官员,也是八品小官。两年后再次归乡。此时的吴承恩已近暮年,经历宦海失落,看透人心凉薄,不再有入仕之心,开始潜心创作《西游记》。

或许是一腔抱负无法实现,抑或是恃才傲物清高自持。他在创作《西游记》时树立了能力超群却又异常叛逆的孙悟空形象,开心了就陪着师父去取经,不开心就跑回到花果山当猴王。纵观吴承恩的宦海浮沉,似乎可以为《西游记》成书找到某些依据,《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当了弼马温,对照现实吴承恩初次入仕为新野知县,是七品官,或许他以为知县官虽不大,但至少是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的开始,结果却事与愿违。细细品咂《西游记》还有很多处,可以窥见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小说中美猴王占据的花果山是现在的江苏连云港,连云港与大运河通过盐河连接。吴承恩应是去过花果山的,也在花果山萌生过隐居的想法,后来将无法实现的愿望寄托给了孙悟空。所以孙悟空在遭到不公平待遇时几次跑回花果山。吴承恩现实中也一样,在几次官场失意后都回到了家乡。现实中的遭际和不满可以寄托给小说里的孙悟空,而生活的艰辛始终还是要自己面对。孙悟空在历经磨难后成了斗战胜佛,而吴承恩却在穷困潦倒中溘然长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与运河关系最大的,书中苏州、扬州、常州、北京这些今天著名的京杭运河城市串联起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越剧《红楼梦》中有著名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其实细读《红楼梦》会发现,其实是“大运河漂来了林妹妹”,林黛玉是扬州人,《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父亲委托黛玉老师贾雨村将她送到京城舅舅家。清代从扬州直达北京的水路只有京杭运河。87版《红楼梦》中有林黛玉乘船的场景,虽然书中并未详细写运河风光,运河却是串联这本书的隐形主线。结合清代曹家经历会发现其实运河也贯穿着曹雪芹的一家的兴衰,曹家享运河之利几代,与运河相伴近百年。《红楼梦》中开篇:“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阊门一带是清代苏州全盛时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大运河南段集富贵之地。阊门附近五河辐凑,上塘河是京杭运河故道,现在到山塘河畔可以看到“中国大运河遗产点”遗址桩立在山塘桥边。古今相映可见阊门昔年之繁华。再说书中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任巡盐御史,本贯姑苏。说明林家虽居住扬州,家乡却是更南的苏州。因任巡盐御史之职故生活在扬州,以便于职务。明清两代却有两淮巡盐监察御史一职,官阶不高,但实权在握。曹雪芹祖父曹寅曾兼任此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雪芹家的兴衰一直没离开运河,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一时。康熙六下江南,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曹寅兼任的两淮巡盐监察御史主要负责巡察泰州、淮安、通州(南通州)等地的盐务。曹雪芹幼时随祖父在江南生活,后迁居北京。长大后曾有沿运河回江南的经历。《红楼梦》中有北京、苏州、宿迁、扬州等地方言俚语,这些方言俚语一方面由于他家人沿运河南北为官;另一方面与他沿河下江南在不同运河城市短暂停留的经历有关。

曹雪芹一家几代近百年都与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从政的路基本都是在运河沿线城市,北上北京、南下南京都没离开运河。清初,正白旗的圈地多在京东通州至丰润一带,曹家属正白旗。因此在通州张家湾古城的运河北岸、张家湾古城内至今尚存曹家当铺和《红楼梦》里的花枝巷遗迹。这些遗迹与史料所载吻合,史料记载曹家衰败前在通州张家湾有典地六百亩,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被抄家后仅留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家仆三对,供曹寅遗孀度日。家道中落的曹雪芹,后来搬到了北京西山的香山生活,就是在香山这段时间,曹雪芹创作出让古今无数人泣下的史诗巨著《红楼梦》。家境败落后潜心创作的曹雪芹经常靠赊欠度日,旧时好友唯有敦诚、敦敏两位贝勒时常对他资助一二。时值今日在北京通惠河的庆丰闸旁还可以看到昔时敦诚、敦敏兄弟在庆丰闸(二闸)游览的诗句,想来当时曹雪芹也定曾与他们兄弟二人泛舟在二闸河上。遥想家道中落的曹雪芹再次登舟游河,贫富殊途,睹河怀旧定会满心酸楚。

曹雪芹生前遍尝人情冷暖,前半生锦衣玉食,后半生潦倒困顿,身后却盛名不断,让人每每想到他的际遇不免黯然。两百多年来对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争议从不曾停息过,有关于他出生地的争议,有关于他卒年的争议,还有关于《红楼梦》写的是曹雪芹家还是纳兰性德家的争议,更有后四十回是不是出自他笔下的争议……很多很多,唯一没有争议的就是他和他的家族与运河的关联。1968年秋季在通州张家湾镇出土了曹雪芹墓碑,再次印证曹雪芹与运河的关联,纵然50多年来对墓碑真假的争议不曾停止过,但是斯人已逝,著作不朽,生当何处,死亦何往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完曹公,不觉间已突破我多年行文记录,过往行文总会设法精练,恐连篇累牍误了忙碌的看官们,此次却思忖再四,终无从删减。大运河是文脉,“四大名著”是文学集大成者,虽然两者之间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将两者并写一文,知识点和历史交汇点颇多,举笔维艰,千头万绪,还请看官海涵。

宾简介:王丹 从事运河文化传播13年,从2009年至今策划、组织各类大型运河文化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与作者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