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庆祝五四青年节,扎实开展“迎盛会、筑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我院团支部举办“五个一”系列活动之“法治宁河——讲法院故事·展法官风采”主题摄影故事大赛,现在向大家展示参赛选手的精彩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述人:卜一品

照片人物:审判管理办公室法官林长山

一个案件,一份责任,一心为民;两次勘验,两下农田,两袖清风。今天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农田里法官的故事。当大家看到测亩仪器、看见小麦种植教学书籍、看见上百亩的农田会想到什么,会不会和法官办案联系起来。大多数人对法官的印象是威严国徽之下,居庙堂之高,执仗若神明、不食烟火气。但恰恰相反,法官只有脚下粘泥水、身上流汗水、肚中才能有墨水。林法官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在照片中的这个案件中尤其突出。今年年初,隔壁村委会开闸放水,由于工作失误,将水道旁的100亩小麦地淹没,虽然村委会和承包农户紧急排水,但还是因为天气寒冷,使部分小麦因冻水浸泡而产生植株发黄、矮小,不分蘖或分蘖较少。给承包农户带来不小的损失。双方对村委会的不当排水行为与小麦的冻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致认可,但就是对损害的小麦面积无法达成一致。承包户一方提出想通过司法鉴定程序来确定损害的数额,林法官在鉴定程序正式启动前,和有鉴定能力的机构进行沟通,发现鉴定的费用非常高。因为鉴定费是按亩数计算,本案虽然涉案的面积是100亩,但是并不是整100亩都受损,受损地块零星排布在承包地之中,而且并非被水泡过的地块都出现受损情况,只有那些没有及时排水的地块、或者是地不平导致排水不畅的地块才出现冻损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鉴定的方式来确定受损面积是一个性价比非常低的方法,对双方当事人都很不利。在一番思考后,林法官和我说:鉴定机构现场勘验是收费的,人民法官现场勘验是免费的。咱们就辛苦下,用咱们的时间与精力,为当事人来省下鉴定费。在和当事人沟通一致后,林法官就着手准备现场勘验所需要的设备。一天早晨上班,推门进屋,我发现林法官手里握着个仪器在屋里来回走动。他见我进门后,兴奋地向我介绍他手里的法宝,这是一款新的测亩仪器,拥有四星定位功能,可以精确测量受损亩数。这款测亩仪器数百元钱、器价格不菲,林法官自掏腰包,不计较个人得失,自己费钱、费力,为当事人省钱省力。不光如此,关于小麦种植技术的相关书籍也纷至沓来,出现在林法官的桌子上。虽然已经肩负审判和研究室的重任,在此情况下,再挤压时间去学习农业技术知识,这样的工作强度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林法官做到了。利用少有的空闲时间,压缩难得的休息时间,林法官对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品种特性、培育方式都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在现场勘验时,林法官提出的问题,发出的询问让老农们都大为吃惊,连两位农业技术专家都为林法官的专业性竖起大拇指。除了精力上的付出,林法官更是丝毫不吝惜自己的体力。面对100亩的测量范围,为了最大限度地确定受损面积,林法官手握测亩仪器,结合无人机航拍地图,逐片测量,逐片标注,带着书记员爬沟过坎,过简易木桥,踩泥泞土地,林法官用步伐走出了一个优秀法官的责任与担当。在林法官的努力下,案件事实逐渐明了,受损面积被精确测量。双方当事人被宁河法院法官肯吃苦,干实事的精神所打动,表示自愿于庭下和解。两个上午、两下田地、数百元钱、数百亩地、数万步路,这些数字展现了宁河法院法官的风采,林法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正是有很多像林长山这样有责任心的法官,宁河法院才能走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前列,法治宁河建设才得以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述人:魏峥

照片人物:七里海法庭法官张洪美

宁河区是天津市的涉农大区,宁河法院没有法徽在草原驰骋的万里豪情,没有法官在高山云端开庭的巍峨肃穆。而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理清家长里短、田间地头的杂乱纷争,用最生动、最接地气的说法去向老百姓释明一条条晦涩的法律条文,这是人民法庭大多时候的工作日常,照片中的主人公张洪美法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照片记录的是张洪美法官受理的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被告作为施工方进行某项重大民生工程施工时占用了原告耕地,在铺设管道工程中,管道施工开挖回填没有按照施工方案碾轧,造成200亩耕地密度达不到耕种标准无法耕种,且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化学物质的泥浆,施工方没有按施工方案装车外运,而是直接排入耕地上水沟,造成900多亩稻地水污染,对农业生产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活生产。

为了细致摸排工程现场情况,充分了解耕地损坏程度,张洪美法官深入一线,实地勘验,于是便有了这张照片的精彩瞬间。

张洪美法官通过现场勘查,深知如果要妥善解决该案件,一判了之绝不是最好的办法,如何寻求到原告土地承包方与被告项目施工方的平衡点,成为了调解工作中的最大难题。一方是近千亩土地的承包方,从事着我区农业生产的重头戏水稻种植,一方是民生工程施工方,关系着民生项目的利害。张洪美法官依案释法说理,层层递进,以生动的语言劝导双方当事人,以诚恳的态度站在双方出发点将心比心,最终使双方达成一致,私下和解,成功息诉。

这只是张洪美法官工作中的一个侧面,只是她从事审判工作九年来的一个缩影。张洪美是平凡的,她只是数十万名法官中的普通一员,是九千多万党员中的普通一员。她又是不平凡的,在宁河法院工作十余年来,她每日“风驰驱车两百里,披星戴月荷锄归”,她深知“青山座座皆巍峨”但仍然“壮心上下勇求索”,她不畏磨砺、不怕苦寒,因为她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一心在法海中求索,在实践中成长,在审判工作中锤炼业务,在乡里邻间散发光芒。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审判员,张洪美法官是幸运的,她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徽和法徽的光芒照耀下,手持利剑、胸怀天平,以法律庄严维护公平正义,以心中共情听世间悲欢,柔弱肩膀肩负人间冷暖。

正如张洪美法官曾经上报过的这一张摄影作品一样,张洪美法官对公平正义的信念与追求,正如根植大地的法徽一般,熠熠生辉。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七里海中心法庭干警一定会充分结合“宁河三问”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宁河法院三比三提升活动为契机,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不负胸前法徽,不负为民使命,不负殷切期盼,不负铿锵誓言,也将会,也必定会在追求公平正义的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宁河法院团支部

作者:卜一品、魏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