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前期,日本最精锐的部队非关东军莫属,关东军巅峰时期拥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巅峰时期拥有约一百二十万人;不仅人数多,而且装备也是日本陆军中最为精良的,所以这关东军又有“日军之花”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方面之所以对关东军这么重视,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震慑北方的苏联,第二是日本一直把东北当做扩张的根基;所以关东军的指挥官和参谋长也是日本陆军中最优秀的,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军将军,大多都曾在关东军中任职,比如板垣征四郎、白川义则、梅津美治郎、石原莞尔以及东条英机等。

在“九一八事变”前,关东军仅有3个师团,但之后实力迅速膨胀,到1938年时,关东军已经拥有了9个师团,而就在这一年,日本和苏联爆发了“张鼓峰事件”,此战日苏双方投入兵力将近10万,但最终伤亡并不大,日军死伤1440人, 苏军死伤847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日军此战失败了,但日本人认为是苏联在装备上占据了优势,所以在战后,日本方面再次大力加强关东军实力,尤其是飞机、坦克以及大炮等方面;在准备就绪后,日本又和苏联爆发了“诺门罕战役”,可惜的是,关东军这次的对手是朱可夫率领的第一集团军群。

苏军拥有498辆坦克,385辆装甲汽车、542门火炮和迫击炮、515架飞机;而关东军的第六军拥有7.5万人,500门火炮、182辆坦克和300多架飞机,虽然仍是不如苏军,但已经比“张鼓峰事件”时强得太多了;可以说,此战苏联以碾压的方式取得胜利,日军惨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苏联在欧洲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可能日本就要提前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虽然苏联无意扩大战争,并与日本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但日本却不能不防备苏联撕毁条约南下,所以关东军持续增强,直至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31个师团,人数上升到85万人,号称百万。

当然,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表面上为了支援盟友,曾让关东军组织过大规模的演习,但却始终不敢真正北上被苏联对战。不敢北上与德国夹击苏联的原因也很简单,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摆在那里,人数比苏联关东军只多不少,装备更先进,至于战斗力嘛,前两次交手已经让日本人不敢再与苏联人交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关东军存在的价值一直都是防备苏联的远东特别集团军南下,但随着苏德战争的发展,以及日本在各地的战事需要,尤其是太平洋战事的吃紧,让日本高层不断抽调走远东军的部队,而后又给远东军补充一批“新兵蛋子”,新兵还来不及做完系统的训练又被抽调走。

反正到最后,整个关东军几乎成了“空壳子”,除了装备还算精良,人数勉强维持在七十万左右外,精锐老兵和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指挥官几乎全被抽调走了。而反观苏联方面,抽调了大量百战老兵来远东,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装备,亦或是士兵经验和指挥官能力,苏军完全碾压关东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最终的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在整场战役中,苏军完全是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完虐关东军,近七十万关东军战死的没几个,绝大多数都成了俘虏;而苏联对待这些日军俘虏也是很“仁善”,至少没有实行大规模杀俘行动,而是运到了西伯利亚地区,让他们以劳作的方式来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