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玉器西线南传和良渚玉器中线西传,距今约4600年~4200年前在长江中游地区形成汇合。自1958年开始,在湖北天门罗家柏岭、谭家岭、肖家屋脊、钟祥市六合和湖南澧县孙家岗等地先后发掘了600余件玉器。这些玉器凤形、鹰形、虎形和人首人形居多,造型丰富、纹饰简洁,器型虽小做工精致,这就是自良渚玉器后中国琢玉技艺的又一个高峰——石家河文化玉器。

谭家岭遗址出土的人首蛇身玉玦,双人首左右对称,梭形眼,头顶有平顶冠,五官刻画中规中矩,蛇身连接双人首成玦,人耳上S形点缀亦完美对称。有学者认为,该玉玦是伏羲女娲交尾图的前身。

石家河文化双鸟形冠玉人兽复合玉佩,佩玉料呈青色,局部有白色斑。高8.2cm,宽4cm,厚0.6cm,片状,镂雕人兽复合图案。上部为人首,头部饰一周绳索纹并饰双鸟形冠,长发后披,于两耳侧外卷,耳下有佩环。下部为兽首,短而宽,呈横向的条状,兽嘴略宽,眼为孔洞形。佩中部为镂雕的人身与兽身,相互交错,不易分别。

石家河文化玉面人头像,分为獠牙和非獠牙两种。形状特点为方脸,橄榄眼,鹰勾大鼻,耳有大耳环,阔嘴。工艺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剔地阳纹,也叫压地或减地阳纹。同时代的良渚以细如头发的游丝单阴线为特点,红山以宽而浅的U型粗阴线为特点,工艺远不及石家河玉器。后代商玉的双勾阴线只是石家河玉工艺的第一步;周玉双勾阴线加斜刀“一面坡”也只是石家河玉工艺的一步半。直到现代制玉也也因其工艺复杂,要求高而很少使用阳纹。

石家河文化玉站立捧手神人,高8.5厘米,品相完好,玉质晶莹剔透,周身有黄褐色牛毛状沁痕,抛光打磨精细,制作工艺高超。其头戴平顶冠,阴刻线双眼,两耳饰玦,宽鼻阔口,双手相握置于胸前,一般认为这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

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人头形玉饰,黄绿色,表面有乳白色斑点弧长5.7厘米、厚0.5厘米。头像浮雕于璜形玉片上,全器抛光,雕法是以玉片的外缘为对称轴,将一个完整的人面一分为二,分雕于玉片的两面。

——本文节选作者原创文章《龙山文化玉器如何三线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