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施工工地复工复产也迎来了高峰期。苏州科技城城市管理委员会立足工作实际,充分调动多方有机力量、建立“科学、服务、精准”的复工复产工作机制,利用“三合一”、“云巡查”等工作方法,全力打造防疫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品牌,全面吹响经济发展的冲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速度”防疫复工两不误

实名测温通道、专人门岗执勤、醒目防疫标语。在科技城各在建工地项目部办公区、宿舍区及施工现场入口可以看见,在工地入口处,工人们也在查验完健康码、测好体温后,才有序登记入场。

“除了严格的出行管控,我们每天也会分别对工地、食堂、生活区等区域进行两次全面的消杀工作。”某项目部刘经理介绍道。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由于大多是机械化协作施工,工人们的工位都保持有一段距离,没有出现扎堆现象。据工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错峰生产方面,施工方也做了及时的调整,每个工作时段由原来的全员同时作业,调整为现在的一半人员,同时用餐时间安排工人们错峰用餐,避免出现聚集扎堆行为。

“有序开工的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防疫安全宣传,将复工复产与防疫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工人们的防疫意识,全面保障防疫复产两不误。”刘经理还表示道。

但是复工复产的同时,工地周边无证摊违规售卖食品、使用过的食品包装随意乱扔、购买工人群体扎堆聚集等问题也成为了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烫手山芋”,这块“烫手山芋”要如何吃准、吃好、吃掉,东渚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连续出招、精准破解,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理+服务”前置末端齐并重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开始,东渚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也积极转变以往的执法工作理念和方法,改变事后处罚为前置服务,全力解决工地周边流动摊贩违法经营、工人沿街吃饭等问题。通过构建“管理+服务”并重的工作新模式,尝试破解过去末端执法造成的管理工作被动、容易反弹的系列问题。

“你好,我们这里是吴宅路与锦峰路交汇处南侧的工地,现在工地门口有好几个无证摊在扎堆售卖食品,麻烦你们城管部门过来处理一下。”综合执法局值班人员接到工地门岗人员举报称。执法队员达到现场后发现,在该工地北侧道路沿线,有三四个无证摊在没有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向工人们现场制作售卖食品,许多工人坐在简易的方桌前吃饭。“你们现在就算清了,他们过段时间还是会来的,有什么用!”工人们却在执法人员清理时说道。

面对工人们的质疑,综合执法局网格中队中队长张智炜会同片区网格分队、施工管理方、工人代表等相关人员,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经了解,由于受就餐场地和吃饭口味等原因的约束,工地管理方无法全部满足工人的吃饭需求,导致工地周边一直存在摊贩聚集现象。

张智炜通过与施工单位协商,最终确定了“三合一”的管理方案:一是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加建临时就餐场地,定期调换菜色口味,解决工人沿街吃饭问题。二是执法局与工地管理方构建联动机制,施工方安排门岗值班人员通过“举报热线”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三是执法局加大巡查力度,积极关注工地周边环境,确保治理效果,持之以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准+智能”提档覆盖无死角

“道元路与科鸿路工地南侧红绿灯处有无证摊正在售卖水果,请网格队员立刻前往处置。”苏州科技城(东渚街道)集成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实行“云巡查”,工作人员对区域内在建建筑工地周边的动态和实时场景进行轮巡监督。

据介绍,“云巡查”的操作流程是通过集成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对辖区在建工地周边进行网络动态巡查,以20秒为基数实时自动切换画面,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工作人员将会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程序。目前,“云巡查”已覆盖区域内大部分在建工地,少数因供电、地势等特殊原因无法安装监控设备的,也已列入下一步“云巡查”提档升级计划中,确保实现全覆盖无接触式巡查体系。

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集成指挥中心,实现了以统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智能分析和全景展示,促进了室内室外信息互通、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不断提升着城市治理集成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水平。“除网络动态视频巡检外、我们还有电话举报、12345热线等信息采集渠道,这张数字化的大网,使我们能及时掌握到大街小巷城市管理问题的动态情况,也为我们高效处理城市管理事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目前,我们已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收到各类案件5000余起,案件办结率达99.99%,群众满意率达到99.5%。”集成指挥中心负责人吕超表示。

据悉,如今科技城、东渚街道区域工地周边的无证摊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市容面貌和井然有序的工地内部堂食环境。下一步,科技城城市管理委员会将以此为契机,联合辖区各在建工地合力打造出工地管理新模式,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以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来保障好辖区在建工地的复工复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