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刘应龙

说起川东(现为渝东)革命老区,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提起 “川东起义”、“川东游击队”、电影小说《红岩》,还有 “江姐”,大家就有印象了。主要是指现在的渝东北地区,包括梁平、城口、丰都、万州、垫江、忠县、开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11个区县,地处大巴山脉的三峡库区。数千年来,这里陆路崇山峻岭,水路滩险流急,交通一直是当地致命的短板,2014年12月27日才通至今唯一的一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至于铁路,基本没人想过,但是在100多年前,这里就规划并动工了一条铁路,现在,这条铁路终于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末年(1904年),晚清政府提出修建一条贯通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东西向铁路,起于四川成都,经现在的四川眉山、四川乐山、四川宜宾、四川泸州、重庆主城区、重庆忠县、重庆万州、重庆云阳、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宜昌、湖北荆门、湖北襄阳,终于湖北武汉,衔接京汉铁路,均是当时川鄂两省最主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全长约2000公里,名曰“川汉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9年12月10日,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主持修建川汉铁路优先建设段长江三峡北岸“宜夔铁路”(重庆奉节——湖北宜昌)段,在湖北宜昌东湖正式开工,这段铁路计划分两期建设,首先开工的是湖北境内的宜昌至秭归段。开工不到两年,1911年6月,四川保路运动爆发,项目被迫停工。完成了该工段157公里的40%路基工程及铺轨7.5公里,后改线作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北京政府成立,开始重启国家经济建设,于是川汉铁路又开始建设,也许是为了纪念武昌起义吧,这次先从武汉动工,首期开工“汉口——长江埠——杨家浲”段。修了几年后,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国内府院之争、军阀混战,国外“一战”正酣,项目于1917年再次被迫停工。这次共完成了166公里的路基,后改用作“汉宜公路”武汉至宜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一直主持川汉铁路建设工程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去世一年后,重新回国革命的孙中山先生总结过去十数年的革命经验和教训,著作了《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在《实业计划》之“西南铁路系统”中再次规划了成都至汉口的铁路建设,线路基本没变,最终因先生壮志未酬身先卒,该铁路计划又一次搁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官方正式出台铁路“五年建设近期计划”,计划五年内在全国建成四大铁路网及其联络干线,其中就包括川汉铁路,依然采用最便利、最经济的詹天佑长江北岸方案:成都——资阳——隆昌——永川——重庆——万县(今万州)——云阳——夔州(今奉节)——巫山——宜昌——沙市(今荆州)——汉口。可是还未正式动工,抗战爆发了,为加强战时运输统一管制,国民政府将铁道部、公路处、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撤并为交通部,同时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正式结束,修铁路的事就再也没人谈了,这条铁路就此不了了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100多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十二章指出“建设郑州至重庆等区际干线”——郑渝高铁,该钱路起于郑州东,途经河南的长葛、禹州、郏县、平顶山、方城、南阳、邓州,湖北的襄阳、南漳、保康、新华、兴山、巴东,重庆的巫山、奉节、云阳、万州、梁平、垫江、长寿、复盛、重庆,全长1063公里,西接成渝高铁至成都。不难看出,从湖北兴山开始直到成都,基本还是走的原川汉铁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12月,郑渝高铁万渝段正式动工;2015年12月,郑渝高铁郑万段正式开工;2022年5月19日,郑渝高铁全线拉通试运行,首开重庆至郑州高铁最快4小时53分。另外该线路还有两条衔接线,一是湖北兴山至湖北宜昌的高铁连接线,现已进入架梁施工阶段;二是重庆奉节至重庆巫溪的高铁支钱,当前接轨工程也已完成。宜昌至汉口铁路系统早已成形,可以说100年前的“川汉铁路”现在是完完全全复活了,建设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多年前,川(渝)东革命老区因为交通的原因,大部山区还处在“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娱乐基本靠手”的时代,后来沪蓉高速通了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郑渝高铁也通了,整个老区将实现“2小时重庆、宜昌,4小时成都、武汉、西安、郑州,6小时北上广”目标,老区旅游业将得到蓬勃发展,同时将带来更多的投资、开发与资源连接机会,川(渝)东革命老区也将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