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早已有所准备的日军铁骑猛进,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的突然到来让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心急如焚,从抗日全局角度出发,陕北红军请求主动出战,保家卫国。
8月上旬,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开赴第二战区,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争。
图:洛川会议旧址
8月22日,林彪告别自己新婚2个月的妻子张梅,离开抗大奔赴洛川,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时意气风发的林彪绝不会想到,在此后的抗日战争之中,他将遭遇“一喜一悲”,喜的是,他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他“常胜将军”的美名也在一夜之间传遍了九州大地;而乐极生悲的是,他却在一次偶然外出之中挨了阎锡山守卫部队的一记冷枪,从而直接影响了他的整个军事生涯和政治生涯。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大捷
由于军情紧急,在洛川会议召开时,115师的先头队伍已经在政治部主任罗荣恒的带领之下向晋西北开进,林彪参加了这次战前会议,并且担任中央军委委员一职。此时,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之中,林彪所率领的115师是由原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组成的,人数达1.5万人,超过了其他两个师的兵力总和(1.4万人),而战斗力也最强。
1938年,罗荣桓和萧华(右二)、陈士榘(左一)、李天佑(中)等在晋西孝义合影。
会议结束之后,林彪急忙率领第二梯队的115师人员向山西开进,于9月23日在平型关东南部的上寨镇与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人汇合。先前,林彪已经派遣343旅前往平型关以东地区进行侦查。通过观察林彪发现,从平型关前往灵丘县以东地区的东河南镇之间,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隘山谷,谷底正是蜿蜒曲折的平型关公路。
于是林彪就找来聂荣臻谈了自己想在这里打伏击的想法,聂荣臻当场表示同意:“这是我们和日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我们一定要把这一仗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从而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9月24日,在山西工作的周恩来同志向毛主席和张闻天致电,汇报了晋西北的当前形势:“日军正在以主力部队猛攻保定,同时计划以一部袭击平型关,另一部攻占左云。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到了非战不可的地步,
如果不打一仗就不能建立八路军根据地,也不能树立八路军和共产党部队在山西的威望。
图: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旧照
当日,毛主席就复电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师及王震所部均可用于作战,关于五台山脉之游击战争,应着重发展地方党的布置。”至此,中共中央和彭德怀、林彪等前方将领达成了在平型关进攻日军的一致意见。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平型关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关口是山西东北部古长城上的重要隘口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山西通往察哈尔的重要交通要道。其中,位于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堤坝之间,地势十分险要,两侧高地便于隐藏伏击兵力,是歼敌致胜的良好战场。
24日下午,林彪与聂荣臻在上寨小学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战前动员。林彪分析敌情之后对大家说:“我们要在日军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方给日本鬼子一拳,打一个大的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配合友军的作战行动,振奋当地人民的抗日精神。”
图: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随后,林彪对115师兵力进行了战斗部署:以343旅两个团的兵力作为伏击主力,344旅687团率在平型关北面断敌归路,而688团作为115师预备队随机应变。在作战部署之中,他特别叮嘱担任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说:“如果你们不能把日军前来增援的援军顶住,那么平型关战役就胜负难分,所以你们必须全力以赴,绝不能放一兵一卒进入平型关!”杨成武自然明白林彪对自己的期望,于是当场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24日晚,各部按照计划到达预定埋伏位置,只等日军进入伏击圈之中。25日拂晓,随着汽车发动机的阵阵马达声,日军第五师团21旅团一部总计约4000余人,护送100辆汽车、200辆马车等大批后勤物资沿平型关公路向西推进。由于雨后道路泥泞狭窄,日军行动迟缓,直到7时才进入八路军伏击圈之中。在进入中国之后,他们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因此就连警戒哨都没有派出,殊不知他们已经是网中之鱼。
图:平型关战役,居高临下攻击日军的八路军战士
等到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之后,林彪果断下达了开火指令。顿时,两个团的机枪、步枪一起居高临下的扫射,手榴弹也接连在日军队伍之中爆炸。日军根本没有想到在这里会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顿时队伍混乱不堪,阵型也被打散。
看到这一情况,林彪与聂荣臻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全军出击,将敌军迅速包围分割成几段,将他们全部消灭。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115师的官兵们勇猛扑向公路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不过,第五师团毕竟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很快就从混乱之中恢复清醒,开始了疯狂的反扑。
图: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正在与日军激战
此时,林彪将时任686团团长的李天佑叫了过来,指着对面山坡上的制高点对他说:“看到老爷庙了吗?去把这个制高点拿下来并且牢牢守住,这样我们就能将敌人消灭在沟里了。”李天佑立刻回去组织部队,与日军反复争夺老爷庙,最终将其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待在沟里的敌人就只能老老实实挨打了。
下午1点左右,战斗基本结束。
这次战斗八路军攻歼敌1000多人,炸毁汽车100余辆,而奉命担任阻击任务的独立团也歼敌300余人。
事后林彪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时说道:“我们过去从北伐战争乃至长征前后都未曾碰到如此强大的对手。日军的步兵战斗力很强,即使失去了建制也能够各自为战,无论从射击精度、运动规律上都十分见长。将敌人团团围住之后,我们的战士总会对日本降兵说:‘老乡啊,缴枪吧!’——殊不知日本士兵即听不懂,而且他们也并不是老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战后打扫战场队伍的伤亡就要多出很多。”
图:平型关战役后缴械投降的日军俘虏
平型关战役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首次出击并且获胜的巨大胜利,这场战役宣告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也使得林彪成为了声名鹊起的抗日名将,而这一年,林彪恰好30岁。
如果从战功方面来考虑的话,林彪确实是“三十而立”,虽然林彪之前指挥了很多次战役,但从没有一场战役能够和平型关大捷一样让林彪声名大震。
平型关大捷之后,各地祝贺的电报和嘉奖令如同雪片一样向八路军总部和115师指挥部飘来,对此蒋介石在写给八路军的电报之中声称:“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9月26日,毛主席听说平型关大捷之后当即致电彭德怀、朱德:“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
图: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一夜之间,林彪的名字就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所谓“抗日英豪”、“常胜将军”等荣誉桂冠纷纷出现在了当时各大保报纸的新闻头条上。当林彪率领八路军部队来到五台县时,人民群众纷纷夹道欢迎,就连五台山附近的僧人们也身披袈裟,为八路军的胜利凯旋揍起优雅的梵音。
乐极生悲:只认衣服不认人,林彪意外被友军误伤
平型关大捷之后,为了重新调整全国战区的兵力,1938年1月13日,蒋介石分别在河南开封、洛阳两地召开第一、第二战区师级以上领导会议。这次会议八路军的总司令彭德怀与三位师长,即林彪、贺龙、刘伯承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1月17日,蒋介石接见了参加八路军的各位高级将领,在会议之中,蒋介石首先对八路军出兵以来取得的战功表彰一番,并且还单独和几位师长聊了几句。在和林彪的谈话时,蒋介石夸赞他在平型关打得好的同时,还不忘说一句:“你毕竟是黄埔的嘛,应该好好合作。”
图:毛主席与林彪合影
这次林彪与蒋介石的会面,让林彪觉得,当时的蒋介石是有着抗日到底的决心的。回到延安之后,林彪就将蒋介石的态度报告给了毛主席,并且在1938年2月3日,林彪还提出了一个关于派人前往国民党各战区军队作战考察的计划。按照林彪的想法,通过这次观察,可以认真研究国民党各大战区对日军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能向他们介绍八路军的抗战经验,同时扩大八路军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他对于考察的时间、名义和人数也很有主见,他提出这次去各战区考察的每组人数大约在2到5人左右,考察时间大约在1个月左右。他还自告奋勇,要求第一批前去,因为现在115师正在按计划工作,自己也闲来无事,这样就可以用八路军总参谋部的名义,去各地走走看看,如果实在没人愿意去,他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先去试试。
图:毛主席与林彪正在讨论
对于林彪这个听起来有些奇怪的建议,毛主席经过思考之后还是没有答应林彪,因为原因很简单,毛主席还有一盘大棋要下,他这里还离不开林彪。1938年春,日军已经侵占了华北的大部分城区,但华北农村地区,日军的控制能力却十分微弱,毛主席这时很看好位于山东、河北地区的农村地区,打算用115师分三步向河北、山东进军农村地区,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因此毛主席自然不同意林彪离开自己的身边了。但就在这时,林彪突然意外受伤,毛主席最终还是没能留住林彪,他还是不得不离开部队去养伤。
图:1938年正在训练的115师骑兵队
其实林彪受伤的事情经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1938年2月中旬,日军加强了对晋西北地区的进攻,其前锋部队先后攻占了介休、孝义等地区,国民党军队开始向黄河西岸和晋南地区撤退,吕梁地区成为敌后腹地。为了遏制日军攻势,林彪立刻率领343旅进军至灵石以西地区,准备阻止敌军西进。
2月26日,日军攻克隰县,直接威胁到了陕甘宁地区的黄河沿岸防区,陕北、风陵渡、潼关等地危在旦夕。毛主席立刻指示林彪:“眼下立刻改变作战计划,迅速用部队控制晋西南隰县地区的大麦郊、川口、石口等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巩固根据地。”按照毛主席的指示,115师随即进军隰县、大宁县和午城镇(今为隰县辖区)之间的农村地带,相机歼敌。
图:午城战斗中被击毁的日军汽车
晋西南地区的天气,在春节的早晚都容易出现浓雾,一出现就是漫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楚,当地有童谣这样唱道:“吕梁春多雾,闻声不识物。”而在3月2日清晨,林彪部队驻地就忽然出现了一场大雾,林彪此时正在率领师直属队向隰县以北的千家庄走去。先前,115师已经和附近主队阎锡山的第19军警戒部队取得了联系,但不知为何,他们未能将消息传达到后方的阵地警戒哨。
由于此时天气还并不暖和,林彪等人还披着从日军那里缴获而来的军大衣,因此当阎锡山部队的哨兵隐隐约约看到雾气之中有一支穿着日军黄呢子大衣的队伍向自己驻地走过来时,就“只认衣服不认人”,抬手就对骑马走在最前面的林彪开了一枪,林彪当即中弹落马,子弹从右肋骨进入,从背侧穿出,伤及肺部和脊梁骨等地,情况十分危急。
图:抗日战争时期的阎锡山部队
结果等到阎锡山的哨兵赶过来发现自己打错人之时,林彪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昏迷了过去,林彪的警卫员急忙将师长抬回115师指挥部进行救治。不久之后,这个消息就传到了阎锡山的耳朵之中,他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十分惊讶,急忙亲自带着医生前来为林彪治伤。
经过紧张的抢救之后,虽然出血止住了,但医生们不敢动手术取出里面的弹头,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而且林彪还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一旦出了医疗事故那谁也承担不起责任。几天之后,虚弱的林彪才缓缓苏醒过来,望着战友们担忧的眼神,他苦笑地说了一句湖北土话:
“没想到在阴沟里翻了船。”
得知林彪受伤,各方关怀备至
在林彪受伤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通过电报得知了这一消息,毛主席对这一消息感到大为震惊。夜晚12点,毛主席直接给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发报:“已令交口镇医生凌日之内赶往永和救林伤,并由你指派妥当人员送林来延安疗伤,林之职务由你兼代。”
考虑到前线的医疗条件,毛主席立刻派专人将林彪接回延安进行疗伤。在林彪到达八路军总医院驻地二十里堡之后,毛主席亲自骑马前去探望林彪,嘱咐他安心养伤,关怀之情溢于言表。据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回忆,临走之前,毛主席对林彪说了这样一番话:
“凡事都不能做过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次你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一定要接受教训啊。”
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后来正好一语成谶,可惜后来的林彪并没有好好听进去毛主席的忠告,以至于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1939年9月29日,毛主席与张浩(林育英)、林彪的合影。
林彪在二十里堡养病期间,最常来看望他的是他的堂兄林育英。那段时间,林彪非常遗憾地拉着堂兄的手说:“当初我们兄弟共同离开延安的时候,都打算要多消灭几个日本鬼子,为中华民族出口气,但不曾想过了几个月,我们又因伤因病在这里见面了。”
不过在来往的很多人中,最有特色的“探病”还是卫立煌的拜访了。1938年4月,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卫立煌前往延安拜访,准备顺道前往二十里堡慰问林彪。但在路途上,他忽然示意司机停车,然后对周围的部下说:“你们快摸一摸自己的口袋,看看带钱了没有?”
原来按照国民党内部的“规矩”,师长级别的人物受伤,每次的慰问金起码也得上千元。可卫立煌的随从们把口袋翻了个遍,最后也才凑出区区600多块钱。
图:抗日名将卫立煌
“这面子上怎么说得过去,实在是太少了。”卫立煌有些着急,于是对自己的秘书说:“我们能不能事后再送礼?”秘书摇了摇头:“中国好像没有事后再送礼的规矩,不如这样吧,我们探望他的时候问问他缺什么。”
到了八路军医院,卫立煌热切地和林彪进行交谈,然后问他能不能帮林彪什么忙。林彪想了想:“帮忙?我这里什么都不缺。”
“那部队呢,你们部队缺什么呢?”卫立煌似乎一定要把礼送出去的样子。
“缺弹药。”林彪盯着卫立煌,看看他能不能帮助自己的部队解决弹药问题。
图:八路军野战医院旧址
“好,那就一言为定,我就送弹药了。”但林彪其实也并不在意,谁知道卫立煌说话算不算数呢?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卫立煌第二天就来到了西安,下令拨给八路军部队100万发子弹、25万枚手榴弹以及180箱牛肉罐头。
当时国民党后勤副部长卢佐觉得这个数目实在是太庞大,不敢擅自批准,而第二战区的后勤司令也害怕蒋介石怪罪下来,所以不敢擅自执行。卫立煌得知之后亲自和两人通电话,对他们说:“我是第二战区的指挥官,对于抗日有功的部队,我们都要平等对待,你们照单拨出就是了,若是蒋委员长怪罪下来我顶着,你们不用负责。”1个月之后,当满载着军需物资的十余辆大汽车将这些物资送到二十里堡的时候,正在医院养伤的林彪喜出望外,对着前来交接的国民党后勤军官连连说道:
“礼重了,礼重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