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林语堂先生在评价苏轼时说“这个世界上少不了这样的人”。此言不虚,苏轼天赋无双,诗书画佳,这些都是宋朝的佼佼者;而比起他的才华,更让人羡慕的是他的正直和放任。乐观的性格是他在屡次降职后的不妥协,不愿顺从的自然流露。

坦率地说,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才华的人足以被爱;更何况他豁达率直,可以“陪玉帝上,北天园奚”。而这种性格,在宋英宗熙宁六年(1073年)在杭州通寿上任时所写的一首诗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曾在杭州工作,写过《菩萨蛮:念足》

杭州,在苏轼漫长的被贬史中,只是一个起点。嘉佑元年(1056年),苏家父子从四川到北京参加科举。

就这样,在被誉为“千年排名第一”的嘉佑二年科举中,苏轼扬名京城。恰逢其时,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政评《刑罚忠义论》,赞不绝口,却误以为是弟子曾恭所写,故被判二等。但事后才发现是苏轼写的,一番闲聊后,欧阳修对这位豁达豪迈的苏轼断言“文章举世无双”。

可就在苏轼迁都京城的时候,他母亲去世的噩耗传来。苏轼只好回家守孝。孝顺期满后,苏轼被派大理寺判官和凤祥府判官。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政绩重回朝廷,但父亲苏洵的去世,迫使苏轼兄弟回乡守孝三年。

但回到朝中仅仅三年,王安石的改革就已经开始了。改革自然会有“废止”和“异同”。这时候,朝中的欧阳修等人也被逼出了门,但即便没有这些对苏轼的依赖,他依旧表现出他率直的性格。

西宁四年前,苏轼写了一封信,说明改革的弊端。而王安石自然不会允许。幸运的是,他们有一些只是政治观点不同而已。面对王安石的打压,苏轼只好自问出京。

就这样,苏轼开始了他的职业流浪之旅。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儋州,在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杭州是他的第一站。

据说他们是从北京被释放的。杭州虽然在当时也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但苏轼不一样。在杭州,他除了负责政务外,还去西湖旅游,看卡拉OK,但他很开心。当他第一次见到12岁的王朝云时,他写下了“西湖比西湖,淡妆浓妆总适宜”等古语。

他有中国传统士大夫治国之志,却缺乏他们追求和失败的不安;他也庄重和谐,朴实无华。那么,可以看到,他每次去一个地方,除了运气好之外,总是竭尽全力的造福地方,修苏堤,修仙台....

西宁六年后,苏轼看了武士舞后,瞥见了他们的玉足,于是写了一首诗,描述他们的玉足部位——《菩萨蛮:念足》。

《菩萨蛮·念足》赏析

土相墨西莲城布。长愁和罗袜凌波去。看到了吴惠峰,无处可去。

偷渡宫如安定,并肩而立则昏昏欲睡。

坦率地说,即使在今天,这首歌的措辞也有些粗俗,会让很多女性为“坏品味”而烦恼。但就苏轼的时代和他所表达的立场而言,我们更不得不佩服苏轼的勇气。

在单词的顶部,前两个句子是从经文中引用的。 《南史·齐继夏·废帝东魂侯》中记载的“莲城布(即三寸金莲的由来)”,是用来形容艺妓脚步轻巧的。

轻盈的舞步犹如旋风一般,不留足迹。中国古代传统美学对此没有异议,但这种美的背后是什么?是艺妓为了满足这种美而强行缠足所带来的无尽痛苦,难以稳稳地行走。

缠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在隋朝,有的说在五朝,也有的说在北宋。 《宋史·五行》记载:''李宗朝,宫人束足纤细''。

虽然起源难以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宋代,缠足这种破坏女性身体的坏习惯盛行。究其原因,有男性主导、理学兴起、文人医生的尊重等诸多因素。

而对于苏轼,他也受到了影响。否则,他不会在第一部电影中称赞艺妓材料的轻盈;但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女人一提起这个敏感话题,都会脸红,苏轼却直接指出来。

在下一部电影中,苏轼突然转身,描述了这样一个现实:在这位美女的背后,艺妓和其他女性确实很难并肩行走。仅仅一句“必须从掌心看”,就对苏轼有着明显的批判姿态。

总结

人很难跨越时代的鸿沟。但伟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总是非同凡响。就像苏轼,喜欢这首略显粗俗的诗。

至于我们后人要做的事情,大概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