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上奏向皇帝汇报工作,皇帝其实是最后一个看到的!来看看大臣上奏的公文需要经过哪些部门?

明代官员向皇帝汇报工作写的公文叫「题本」,一式两份,经过【通政司】一份提交给皇帝批阅,另一份交给【六科】,再转交给相关部门提前知晓,吏兵刑户礼工六部,涉及到谁就给谁,此时已经有一批人快皇帝一步了。

接下来,

在明初,内阁制度完善之前,通政司会把公文先送到皇帝的御书房,皇帝会挑选一些公文送到【内阁】询问内阁的意见,最后统一由皇帝批复处理。

随着政务越来越多,皇帝一个人忙不过来,明宣德时期以后,流程就变成图中所示,公文到达内阁,到这步,内阁成员就已经都知道了,阅览后写出处理意见,附在公文外面,叫作「票拟」,再上交给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才终于到了皇帝案头。皇帝批复后,交给【司礼监】用印,再下发。

如果碰到年幼的皇帝、或是懒得管事的皇帝,不管什么公文,皇帝都不想知道,由司礼监代行皇权,公文就只在内阁和司礼监之间流转了。

批复好的公文,也称「红本」,由内阁下发给六科,六科存档,并抄送给有关部门。

这时候【报房】也会来六科抄写有关信息,编发邸报,公开发布。

明代处理政事一直都是这样公开的,流转程序也是非常严格规范的,可以看到往往皇帝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具体内容的!

而如果是地方官的题本,往往也是当事人最后收到批复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