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畅彤)参观文博场馆、体验“文物修复”、进行瓦当拓印、学习文物知识……5月17日,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行“世界博物馆日”主题研学活动,邀请乌鲁木齐各年龄段文博爱好者参与。

活动中,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陈天柱为大家讲解了传拓技艺的由来及基本技法。

“传拓是以纸为媒,将金石器物的形制和纹饰用墨拍打出图案的一种传统技艺,在汉代已经出现。”陈天柱介绍。

活动中,陈天柱选择了传统文化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传统纹饰中的云纹、雷文、莲花纹、玄鸟纹等文创瓦当,在介绍不同图案文化内涵的同时,与市博物馆志愿者指导文博爱好者进行瓦当拓印。

随后,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文博爱好者们体验“文物修复”。修复中,大家按照馆藏瓷器图案绘制的圆盘碎片重组,运用胶水、石膏、砂纸等工具,如精细严密的外科手术般,抚平“文物”的创伤,通过双手一点点让“文物”重获新生。

通过具体的展示和直观的修复体验,让参与活动的文博爱好者获得了深层次的文博体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参观和体验活动,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触摸到了历史的厚度与深度。”市民李泽钜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市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至6月18日,将持续开展展览展示、专题讲座、研学体验等活动。

声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并未作任何商业用途,旨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如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