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马上要下派大量数据,大家做好准备。”海淀区花园路街道数据工作群内一条消息发出,防疫大数据排查组工作人员立即做好工作准备。当前,除了疾控部门作为主力开展流调工作之外,许多属地基层工作者数据核查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成为他们的抗疫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数据摸排虽是幕后工作,却是抗疫重要一环。”数据组工作人员丁子博介绍说,他负责涉疫数据及管控政策的承接、派发和后续的统计。疾控中心进行流调、划分风险区域和风险等级后,大量可能涉及风险区域的人员数据派单就会从市派到区,从区派到街道乡镇。他的工作就是快速、精准地根据这些人员所在地址,将数据分派到各个社区,各个社区逐一电话核实后,迅速按照政策落实管控,最终再逐级把核查情况和管控情况反馈回去。

丁子博形象地比喻自己为各项工作指令上传下达的“中转站”。他表示,从接到派单起,所有数据的摸排工作必须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仅仅是打电话过去核实一下对方是否到过风险区那么简单,还会涉及 根据具体情况,落实相应人员的管控,比如入户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这些都要在同一天内完成。”他和同事们时常把四个“当日”挂在嘴边:当日派发,当日排查,当日管控,当日核酸。

“为了让每一条核查信息都扎实可靠、及时有效,我们每天都要打上千个电话,这样才能织成一张疏密有度的疫情防控网。”丁子博说,他所在的疫情防控数据组每天落实数据清零,总处理量已超过十万,单日最高处理1.1万余条数据。

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工作人员郑洁同时也是社区专员,除了做好街道的日常工作外,她也要每天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电话摸排。“有时候派单量比较大,社区忙不过来,所以我们也尽量多帮着分担一些。”她表示,很多时候她一天就要拨打几十通电话,为的就是更快落实管控。即使工作量稍小些的时候,街道干部们也没闲着,而是立即去支援兄弟街道。“防疫数据排查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跑赢病毒才能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有问有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属地大数据摸排工作者都遇到了这样的苦恼:有些居民的反诈意识很强,会认为自己接到的是诈骗电话;有些居民因半夜接到摸排电话打扰休息,心情烦躁……那么,半夜接到的流调电话该不该配合?如何才能分辨自己接到的电话是否靠谱?

问:为什么要在半夜打流调电话?

答:根据大数据监测,只要居民的手机号出现在锁定的时空交集范围内,就会发到属地来核实行程。属地要在收到派单的第一时间和居民联系,这是为了第一时间让风险人员居家,避免风险人员进入公共场所。这既是为了居民的健康,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的扩散。

问:属地工作人员的大数据摸排电话和诈骗电话怎么区分?

答:属地工作人员一般使用本地手机号或固话,不可能是境外电话,而且基本可正常回拨,这与诈骗电话明显不同;摸排电话会问身份证、姓名和行程,但绝不会问银行卡号。工作人员不会让居民下载任何APP、不会给居民发送二维码、链接、索要密码或验证码、要求付费,也不会让居民打开屏幕共享,更不会以任何理由让居民转账和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问:接到的96010短信让填链接,靠谱吗?

答:“96010”号码是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向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紧急申请的号码,居民收到“96010”号码的电话或短信时,可以放心接听、填写,但应注意的是,链接里已经有具体的手机号和身份证号码,所让填信息也只是具体住址,不会要求填写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因此居民也应做好甄别,如收到不明短信要求填写银行卡账号或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时,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