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路净化

到村庄美化

新余市渝水乡村在人居环境整治的道路上

稳步推进

让村庄从“一处美”

到“一片美”

实现了村美、景美、人美

美美与共的大美渝水乡村

罗坊镇

“一盘棋”思想 高标准整治

今年以来,罗坊镇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来打,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集中力量、多措并举,高标准整治人居环境,为助力“美丽江西”建设贡献罗坊力量。

党建引领 集聚整治力量

罗坊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工作机制,统筹调动全镇各部门力量,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全制度 优化整治成效

实行网格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整治成效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形成长效整治管理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面覆盖 攻坚整治难题

以提升水体岸坡、景区景点、村庄人居环境质量等为主抓手,全面整治农村脏乱差环境;针对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镇新村办、环卫所联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鹄山镇

环境“微”整治 风貌大提升

鹄山镇自五月初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整治乱堆乱放使得屋外井然有序、圈养家禽使得地面干净整洁、清除杂草使得环境清爽干净……“微”整治的“形”也促进了“质”的改变,让村民们的行为更加自律、格局更加宽广、生活变得更加井井有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有序摆放“自律美”

在农村,农民房前屋后随手放的柴草与杂物越来越多,不仅不方便出行,也影响庭院的美观。鹄山镇政府在充分摸底调研之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限时清理不用的柴草杂物。在充分尊重农户意见下统一标准,以奖代补,激励村民有序堆放农机农具等生产生活资料,促进村民逐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圈养家禽“格局美”

鹄山镇政府凝聚村民共识,引导村民在自家院子附近对家禽进行圈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选一块空地,保留农村家禽对自然环境的“依恋”,统一用绿色铁丝网圈起来,并注意遮阳、防雨、通风,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同时该镇引导农户对鸡圈进行“挂牌”,“随‘鸡’应变”、“当‘鸡’立”断等“鸡”文化十分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除杂草“绿化美”

鹄山镇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推进村庄植树绿化工程,提高林草覆盖率,积极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道路两边、渠旁河边、公共空间、庭院内部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发展庭院经济,但每年随着春天的到来,自家庭院及多个公共区域渐渐被杂草“盯上”并抢占生存空间。为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鹄山镇组织村民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清除房前屋后、路边渠旁边的杂草,使全镇内外环境清爽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溪乡

深化整治力度 巩固整治成效

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辖区卫生环境,提升村民居住质量,近日,新溪乡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户为点”、“以街为线”、“以村为面”,不断深化整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效,促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稳步提升。

以户为点 缀庭院“音符”

宣传动员村民投入到家庭环境卫生整治中去,重点对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柴草杂物、鸡鸭圈养、积存垃圾等进行清洁整治,推动环境卫生从点上提升,实现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同时倡导村民树立卫生意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提升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街为线 绘巷道“线谱”

各村以沿线公路、村主干道为脉络,由村委牵头,干群齐上阵,对村组道路、背街小巷、河道沟渠、堆放垃圾等开展集中整治。全方位铲除白色垃圾、道路两旁杂草,清除小广告、疏通沟渠,力求达到干道“线上”垃圾全清除,杂物全清理的目标,不断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道路两侧延伸,优化公路沿线周边环境,实现“线上”环境整洁、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村为面,奏和谐“序曲”

全乡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做到巷道清扫常态化、垃圾清理日常化、卫生保持长效化,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截止日前,新溪乡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共计500余人参与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共动用各类车辆20余辆,累计清理垃圾杂草19吨左右,乡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