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我常鄙视人们的虚伪;而如今,我同情和理解他们。
因为,虚伪是人的常态。
台下的虚伪,叫“做作”;站在台上的虚伪,叫“假正经”。
“做作”是扮演“家庭人物”形象,而“假正经”则是扮演“社会人物”形象。
通俗点说,前者就是演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大小姐;后者就是演一个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楷模家——
都有虚伪的成分。
虚伪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离开了虚伪,多少人能生活下去呢?
况且,虚伪和说谎一样,只有两个目的:自保、获利。
人在社会中,不就是一为了自保,二为了获利么?
自保加上获利,不就等于生存吗?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只要在江湖里,多少得虚伪一点;不虚伪的人,只能活在自己世界里。
人在世上做十件事,能不能做的占两三件,不得不做的占七八件。
那么,为什么有些时代的人虚伪得少一点,有些则虚伪得多一点呢?
——越强调各种规范和价值标准,则人更虚伪。
因为,这些规范和标准定得越高,则实现起来越难;而实现不了,是不行的;最后只能靠扮演,那就是虚伪。
——没有旗帜,自然就没有摇旗的花脸,也没有又耍又跳的武生,更没有敲边鼓的乐器班,就更没有台下欢呼、哭泣、鼓掌、叫嚣、风魔、歇斯底里的观众。
那么有人要问了,我偏偏不按照这些标准和规范来生活,那又怎么样?
我的答案是:代价会非常大。
包括:人缘差、没资源、不受赏识、赚不到钱、落伍。
因为规范和标准这东西,那叫“顺之者昌,逆之者敏感。”
总之,得之则主流化,弃之则边缘化。
想成龙成凤,就得攀上它;想平安无事,就得顺着它。
想过好日子,是人之常情;想证明自己优秀,也是人之常情;不想惹祸上身,更是人之常情。
所以我认为:虚伪与否,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技术层面上的选择问题。
甚至,它都不是个人问题。
我很敬重那些不愿意媚俗、虚伪的人,但我绝不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但我要说,大多数人其实并不适合虚伪。
有些人的虚伪,入戏太深,演着演着就搞不清楚自己是谁了,更不知道还得演多久;偶尔抛下面具、放飞自我,还得怕被人抓现行,拍下来举报。
而有些人,现实和自我的裂隙,在一次次迫不得已的虚伪中不断扩大,直至理性崩塌,不愿再面对现实世界,变成了精神疾病患者。
不是自己的问题,却只能自己来承担,这也许就是人生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