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北京市召开第343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要求居家办公人员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备,根据社区防控需要,可就地转为志愿者。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正在关键时刻,社区防控至关重要,社区工作人员的任务极其繁重,居民就地转为志愿者,补充到防疫一线,可谓雪中送炭,其中在职党员、年轻人更是中坚力量。

近日,本报记者下沉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志强北园小区这一管控小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实际体验和现场采访,梳理出一份《志愿者攻略》,包括志愿者的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安全提醒等各方面,希望能够为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读者提供帮助。

攻略一

志愿者上岗前要做足功课

5月22日,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志强北园小区迎来“解封”。管控期间,在这里坚守的不仅有16名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还有24名社区志愿者,他们都是小区的在职党员和热心的年轻人。“他们和社区基层工作者同甘共苦,我衷心地感谢他们每一个人。”志强北园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硕梳理着电脑里的一份清单,这是社区管控期间志愿者的排班表,每天的排班内容虽然只记录了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背后都是辛苦的付出与汗水。

“这次我们招募的志愿者,都是18岁至45岁的居民。”张硕说,之所以对志愿者的年龄有要求,完全是出于对疫情防控工作量的考虑,“志愿者工作既是脑力活儿,也是体力活儿。”

管控期间,志愿者的工作量很大,不仅包括在核酸筛查点引导居民排队,为居民录入身份证信息,还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检测核酸。居民们的快递、外卖每天通过管控小区门前的缓冲区送进来,志愿者还要帮忙搬运递送物资。此外,还可能有各种突发情况考验志愿者的智慧和毅力。

居民们如何报名参与志愿服务?以志强北园社区为例,社区党委书记刘庆红说,在志强北园社区11个院落实行管控后,社区通过居民微信群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居民们的报名特别踊跃。除了居民微信群,在职党员也可以关注各党支部的微信群,招募信息会通过多种线上渠道同时发布。除此之外,还有居民直接来社区居委会现场报名。

在志愿者上岗前,社区会组织志愿者线上培训,详细指导志愿服务的内容和相关流程。报名时,一般会要求志愿者填报性别、年龄及专长,社区会据此安排岗位,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专长,人尽其能。

记者通过实际体验发现,要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事前功课必不可少。尤其需要提前了解小区目前的管控情况和市、区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包括各类弹窗的成因和解除办法等细节,以便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顺利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居民眼中,穿上防护服的志愿者不再是普通的左邻右舍,而是遇到难题时的求助希望。虽然为了确保权威性,原则上居民的提问应由社区、街道工作人员或疫情防控相关部门来解答,但如果志愿者能够让居民首问便得到初步解答,可以快速缓解居民的焦虑情绪,效果远比说“不知道”强得多。

攻略二

身份证信息录入需仔细核对

身份证信息录入的APP我不会用怎么办?数不清人数发错了“管儿”怎么办……想当志愿者,完全没必要因这些操作技术顾虑打退堂鼓。发放采样试剂管时,无论要求是“五混一”还是“十混一”,采样试剂管该发给谁,其实都不是靠志愿者数出来的,相关APP上有明确提示。APP如何安装使用,志愿者也会得到工作人员的详细指导。

刘逍是一名党员,在志强北园小区居家办公期间,成为了抗疫志愿者。小区管控期间的锻炼,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已然是一名“老兵”了。5月21日一大早,她照例来到小区的核酸筛查点,换好防护服,准备帮居民录入身份证信息。

“我再核对一下,您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土’吗?”身份证信息录入过程中,识别系统偶有出错,需要格外注意,这是刘逍总结的经验。很多人以为录入身份证信息就是给身份证拍个照,其实手机扫身份证只是文字识别过程,所以每一位居民的身份证信息,刘逍都要仔细核对。“除了核对识别出来的每一个数字,居民的名字更要看仔细,APP经常会把形近字、生僻字识别错,比如把‘士’识别成‘土’,把‘侴’识别成‘俞’。如果遇到外籍居民,护照信息需要手动录入,有的人名字特别长,输入时要反复核对。”这都是她通过“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

记者见很多居民一看到志愿者用手机扫描了身份证,没等志愿者示意便转身就走,这时刘逍都会请他们稍等一下。刘逍说,因为多数人不知道扫描以后还要识别、核对,如果没核对清楚,一旦出错,便会耽误核酸检测出结果。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要跟每位居民都嘱咐“身份证先别拿走”,后来她专门设计了一套手势——扫描识别过程中单手操作,另一只手在桌面上做一个拦停的手势,核对无误后再做一个放行的手势。“因为天气越来越热了,频繁说话,口罩和面屏都会湿,手机屏幕就更看不清楚了。”

身份证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志愿者做出放行手势。

在服务期间,最考验志愿者的是突发情况。系统崩溃就是身份证信息录入中很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刘逍说,因为操作太频繁,一上午录入信息的居民就有三四百人,手机系统难免崩溃。“崩溃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扫描后一直处于读取状态,另一种是APP直接弹出。志愿者碰见这些情况不必慌张,重新登录系统后,有一个‘列表’选项,点选后就可以延续系统崩溃前的序列,不会造成混乱。”

见一对老夫妻前来排队,为了尽量减少老人们的排队时间,有的志愿者会请他们分别去两个队伍录入身份证信息,“虽然是好心,但不应这么做。”刘逍说,一开始她没经验,也这样引导过,后来发现不行。老人结伴同行,有可能其中一人耳背听不清,还有可能两个人的证件都在其中一人身上,一旦分开,反而容易出岔子。“同理,家长带着孩子的时候、特殊人群有陪同人的情况,也尽量不要让他们分开。”

攻略三

多给“管长”把道关

“今天我又当‘管长’啦!”一名小朋友看到刘逍举起了采样试剂管,一溜烟儿跑了过来。刘逍先发给他采样试剂管,再录入身份证信息。先把采样试剂管举起示意,这是刘逍摸索出的工作方法。刘逍告诉记者,如果先录入身份证信息,精力都集中在手机屏幕上,很可能疏忽了发采样试剂管,错发一管,后面所有人的核酸筛查都会乱套。采样试剂管举起示意,是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想当这个“管长”,有个别居民不太愿意碰触采样试剂管。身份证信息录入前,排队顺序还可以调换,让居民自由选择是不是要当这个“管长”。

先发采样试剂管再录入身份证信息,以免发放环节遗漏。

“要特别注意老人、孩子以及特殊人群。”身份证信息录入不能光低头看证,还得抬头看人。有的老人听力差,有的孩子比较淘气,还有一些特殊人群不易沟通,发现这些情况先别急着发采样试剂管,一定要先确认他们能胜任“管长”。如果有陪同人员,就嘱咐陪同人员;如无人陪同,则需要反复叮嘱,或找其他志愿者协助。

记者在核酸检测点担任秩序引导员时,负责提醒排队居民保持2米间隔,协助居民扫健康宝,帮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代查健康宝等等。记者发现,秩序引导也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与身份证信息录入一样,担任这项任务的志愿者同样是“管长”的把关人。引导秩序的核心是保障居民尤其是“管长”的排队顺序,一旦“管长”掉队或串道,核酸采样台产生的数据就可能错乱,后续核酸检测工作会受到很大影响。

攻略四

交接居民物资务必核对门牌号

在缓冲区交接物资是志愿服务中最费体力的工种。5月21日下午,隔着高高的隔离栏杆,记者和几名身着防护服的小伙子一箱箱、一袋袋接过快递包裹。气温直逼35℃,大家的防护服里早已蒸起了“桑拿”。

志愿者将居民家属送来的物资接进管控区。

记者体验发现,管控区的志愿者在执行转交物资的任务时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一是管控小区门前设立缓冲区,志愿者需要将外卖、快递通过缓冲区递送到小区居民手上;二是小区位于更大范围的管控区内,志愿者需要到管控区卡口将居民亲属送来的物资接进管控区内,再由物业人员分批运送。前者需要志愿者与接送物资的双方仔细核对信息,避免交接错误;后者则需要志愿者在物资上写清接物者的姓名、电话及详细住址,避免物业人员送错。因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管控区只进不出,一旦物品送错,即便是误入管控区也暂时不能再拿出去了。

【安全提示】

志愿者如何做好自身防护

相信每一位志愿者都有同感,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防护服,更代表着使命与责任。但是请不要忘记,守护自身的安全健康同样重要,帮助其他居民的前提,是要保护好自己。记者采访了2020年参加北京市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王长亮,为志愿者保护自身安全提个醒。

提示一

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

社区给每位志愿者合理安排了志愿服务的内容与时间,但是志愿者往往以责任为重,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儿,克服自身困难,超预期完成社区布置的各项任务。精神可嘉,但如果遇到如下情况,请立即停止工作。

随着入夏,北京白天的平均气温往往超过30℃,不透气的防护服穿在身上,是不小的考验。王长亮说,小区的核酸检测点一般都设在室外通风处,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安全。因为如果在密闭空间中,一旦核酸检测队伍中有感染者,会大大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但在炎热高温的室外工作,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要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最需要警惕的是中暑和缺氧。”王长亮介绍,这两种情况都是可预判的,头痛、头晕、多汗、四肢无力、精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情况都是中暑的先兆,而一旦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则可能已经缺氧,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就要立即停止工作,并向现场医务人员求助。

王长亮建议,志愿者突发身体不适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处,并且通过饮用电解质饮料迅速补充体液,以缓解相关症状。

提示二

不吃不喝不可取

记者了解到,有的志愿者因为怕如厕时脱下防护服浪费防疫资源或耽误时间,在开始值守前就不吃不喝。王长亮特别叮嘱:这不可取!不但要吃,还要吃饱。因为穿着防护服工作会消耗大量体力,不吃东西会出现低血糖,不喝水更会有脱水的危险。所以穿防护服前应适量饮水,保证身体的正常供给,但不建议喝碳酸饮料。

王长亮说:“要相信北京的防疫物资保障是充足的,节约资源值得肯定,但志愿者们要牢记,无论是平时还是在疫情防控一线,没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

提示三

防护服这样穿相对舒服

穿防护服有什么讲究?天气热了,防护服里面是不是应该穿短袖短裤?其实不然。在高温环境下,人很快就会大量出汗,皮肤黏在防护服上非常难受,如果是敏感皮肤,更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过敏。建议在防护服内穿一些轻薄的长衣长裤,如纯棉材质的薄衬衣。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备一条大毛巾或薄外衣放在清洁区,脱下防护服后,里面穿的衣服会湿透,披上毛巾或外衣赶紧回家,避免着凉感冒。

最后,穿防护服前,脚下一定穿薄底鞋,切勿穿厚底的跑鞋、篮球鞋。因为在脱防护服的环节,整件防护服要从后背上拽下来并拧成一团,像蜕皮一样卷到脚下,最后连着鞋套褪下来。如果鞋底太厚,揉成一团的防护服会卡在鞋底。长时间弯腰或采取蹲姿去处理卡在鞋底的防护服,酷热天气下容易出现眼冒金星、头晕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