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刘应龙

渝东巫盐历史,广为流传,大多数人只了解千里盐道起于重庆巫溪宁厂镇顺大宁河而下东出四川,却不知还有一条重要通道是沿大宁河而上通向陕西,蜿蜒400多公里,止于关中平原,它就是鲜为人知的秦巴古盐道,是起于巫溪的9条盐马古道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盐客们全靠肩挑背磨,用汗水和双脚趟出了这条沟通川东和陕南的盐商之道。在这条古盐道上,南来北往的盐商们共同演绎着无数荡气回肠的史诗绝唱。2016年,巫溪县开始对盐马古道进行修复,文物工作者在途中一处悬崖上发现了乾隆年间修建古盐道的功德碑,通过这个碑的记载,可以了解到,从宁厂沿着大宁河而上,通过下堡镇的上栈村到中梁,最后和西溪河的古盐道会合,从而证明秦巴盐马古道实实在在存在,而且也印证了上栈村关于村子名称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栈村位于巫溪县下堡镇以西,与中良乡接壤,距宁厂古镇约50公里,据传当年盐商们一般都是晚上在宁厂装好盐后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出发,因为当时有“斗米斤盐”、“盐比黄金贵”之说,这条路上很不太平,山里土匪众多,专劫盐商,他们只能成群结队昼行夜宿。一路翻山越岭,行约50多公里左右,天就黑了,此刻已经来到一个小村子里,这里人口稠密,四面环山,有个大地主世居于此,手下有数百条枪,保护着地方平安。于是就在这里打尖住宿,第二天早上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小村子最早叫什么名字不得而知,由于来往盐商众多,骡马不绝,都在此处打尖,这里又盛产各种名贵中药材、土特产,就产生了大量的食宿需求和交易市场,于是不少村民们就在此开起了客栈、货栈、马栈、当铺等,大造栈车、栈道、栈桥。一时之间该村栈房林立,栈栈相连,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全部清一色的木板楼房(称为板壁屋),栋栋雕檐画壁,工艺精美,整个村子布局合理,气势恢弘,简直就是一座浓缩板的商业小城,直到八九十年代,这里都还有大量的这种板壁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地,人们就忘记了这个小村的本来名字,因为栈房众多,地势又分为上下两部分,就以上栈和下栈称之,亦称为上栈坪和下栈坪,解放后统称为上栈大队、上栈生产队,80年代属于四川省巫溪县西宁区半溪公社管辖。现在统称为上栈村,隶属于重庆市巫溪县下堡镇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事如风,回想前尘如梦。随着盐厂倒闭,盐商绝迹,这里的客栈生意走向萧条和没落,人们又开始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数十年过去了,这个秦巴盐马古栈再也找不到一丝丝相关痕迹,只有这个村的名字,还召示着曾经的辉煌。虽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务农为主,但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尤其森林覆盖率达到99%以上,每一个植物都在制造着天然的氧气,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天然氧吧,以至于世世代代的上栈儿女们,无论是走南闯北事业有成的,还是远嫁他乡落地生根的,都忘不了上栈是家,上栈是根,逢年过节都会想方设法的回到上栈。特别是每年春节,在上栈村几乎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车牌。

当然,在巫溪,各个乡村风景都很美,上栈村因为位置偏僻,交通欠缺,外面人知道的很少,在这里,不妨跟着镜头一起去看看这个位于半山腰被森林环抱的小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