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8年,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弱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莫名其妙”地收到一册天书,引发了王朝上下臣民的一片“疯狂”。

举国如病狂热

而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前后持续了14年之久,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话说这一年的大年初三,正值新春佳节,举国同庆,普天同乐,依大宋公务员条例,大臣们都在家休假,守着老婆孩子过大年。

突然,在京的各部衙门的高官们,几乎同一时间都接到宋真宗的紧急特召:临时开朝会

大臣们都不明白皇帝是为了何事召开紧急会议?大辽又入侵宋朝啦?还是哪个地方发生天灾了?怎么一丁点小道消息都没有听到啊?

带着满腹狐疑,大臣们很快集中到大殿,立于皇帝面前,瞅着龙椅上的宋真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咳,咳”,宋真宗,也就是朝会的主角儿说话了。

只听宋真宗说,自己平时批阅奏章的宫殿,非常大,这个殿里还挂着许多遮挡视线的布帘,它是用来防刺客的。可是它们随风吹拂起来,会摇摆不止,自己批阅奏折时,风吹帘动,他总觉得大殿里隐藏着什么,会发生什么。

皇帝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大臣们想,是不是皇帝想增加宫内的侍卫,强化宫内保卫力量?

只听宋真宗继续说,就在一个月前,也就是腊月初一的傍晚,他批阅奏折感觉累了,靠在案几上小睡一会儿。忽然,帘后烟气飘飘,转出来一个身着袍服,仙气十足的长者,此人对他说:我是天帝派来的使者,我这里有一册天书,准备传授给你,但是你需要淋浴斋戒,表示诚意,方可得到此书。

大臣们这才明白,过去一个月皇帝一直在忙乎这件事儿,怪不得他上朝时候总是没精打采的,跟过去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大臣们又想,皇上您遇到神仙这件事儿当然可喜可贺,把我们召唤过来,是想做什么呢?表示祝贺?那么我们要赶紧表态啊。

于是大臣们呼啦啦地恭喜宋真宗,千年不遇的事儿,竟然让皇上遇到了,可喜可贺啊,这也是大宋的福气啊。

宋真宗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一下,继续说重点。

他说那个神仙果然守信,一个月以后,也就是昨天吧,他又来找自己,说是已经将天书挂在大内皇宫的宫门墙上,今天叫你们大家来,就是让你们随朕前去查看一番。

大家将信将疑,既然皇帝下令了,那就跟着一起去吧。

到了皇帝说的地儿,大家抬头一看,还真有一册书在一条明晃晃的黄绫上绑着,挂在宫门墙上。

内侍将其取下来,里面掉出一枚众人从未见过的宝石,夺人两目,又将天书展开,大家凑过来观看,天帝还挺照顾我们大宋的,书写的字体竟然是汉字,这个我们都能看得懂,那就读读内容吧。

“天书”上说,天帝认为当今皇帝是千年不遇的明君,应该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是名符其实的真龙天子,大宋也是受到上天眷顾的,福祚再绵延数百年不成问题。

当“天书”被人逐字读出来之后,现场一片沸腾,“皇上英明”、“大宋万岁”云云,响彻云霄。

但是,现场的这帮大臣,都是饱读诗书的人,都是人精,不是书呆子,这里面的“戏剧”成分满满的,他们基本上都看出来了。

这种情况下,宋真宗其实有点像猴子,被众人乐呵呵地看着。

作为皇帝,宋真宗在历史上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也不是如后世宋徽宗那般昏庸无道,他为什么要甘当导演,弄出这一部闹剧呢?

这里面事出有因。

三年前,大辽铁骑南下,一路兵锋所指,宋朝军队一再溃败,大宋朝廷充满着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宋真宗更是怕得要死,他从小长于深宫之中,大宋又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对刀兵的事儿,他是从骨子里害怕的。

他准备听从投降派的意见,要么举白旗,要么迁都。

关键时刻,宰相寇准挺身而出,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力劝皇帝御驾亲征,宋真宗在深思熟虑之后,勉强答应出征。他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随众大臣来到黄河之滨的澶州城

此时,军民们倍受鼓舞,各地勤王之师陆续到来,宋朝兵力占据优势,如果开战,大宋是可以击败大辽的。

谁也不曾想到,皇帝的心思与大家根本不一样,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宋真宗竟然向大辽允诺每年白给对方10万岁币,20万匹绢。

宋真宗是被残酷的历史吓怕了,他想到父皇宋太宗赵光义,那可是随着大伯父赵匡胤一起打天下的皇帝,结果怎么样呢?在对辽战争中,胜少败多,最后一次北伐,他老人家一败涂地,自己还受了重伤,最后伤重而死。

自己比起父皇更是差远了,从小深宫之中,自己怎么可能是大辽人的对手呢?大宋朝的军队也是白给啊。

任凭臣子们多么有血气,怎奈皇帝没有血性,于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就这样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条约,就透着两个字:耻辱

这个条约签定之后,辽宋之间暂时没有发生大战,边境和平,大宋朝的经济也获得飞速发展,GDP忽忽地往上蹿,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大宋国富民强,尽管军队还是那么弱,不久之后,大辽统治集团内部却开始耗子动刀,出现了宫廷内斗,国力有所削弱。

面对这种局面,大宋臣民们无不欢欣鼓舞,唯独皇帝宋真宗对此不高兴,他抑郁了。

本来应该高兴的事儿,宋真宗怎么反倒抑郁了呢?

要说这个皇帝的脑回路,真的是与众不同,敌人内部乱起来,实力削弱下去,这是个多好的翻盘机会啊,即使不能够狠揍敌人,也可以将进贡取消吧,毕竟那是一种耻辱的标记。

可是咱们这位皇帝不这么想,他想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大辽乱成这样,臣民们不会在背后骂我这位皇帝吧,我也知道那个“澶渊之盟”是有点不平等,有失国格啊;更要命的是那些臣子们,不会借此强迫我出兵攻打大辽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要了我的命了,朕就怕战争啊!

果不其然,大辽内乱的消息传到大宋国,有臣民就提出“大宋应该出兵大辽”的意见。

听到这种议论,宋真宗心里更加闷闷不乐。

他把心腹王钦若找来商量对策,这个人与后世的高俅、秦桧、严嵩、和珅“师出一门”,都会一个绝技:揣摩圣意,顺着皇帝说话

他开动“一休哥”式的脑筋,向皇帝献出计策: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大辽内乱”这件事情,那我们不如想个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且抬高陛下您的神圣光芒,最有份量的做法就是“封禅泰山”。

宋真宗当然知道“封禅”的历史记载,在宋朝之前,它是特别有分量的政治活动,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都搞过。

现在,王钦若主张让自己也搞“封禅”,宋真宗心里真没有底,犹豫再三。

经过五代十国的大动乱,大宋开国之君赵匡胤很早就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而前面封禅的那些帝王,都是创下丰功伟绩者,特别是军事武功方面的建树都为后世所景仰。

他们“封禅”顺理成章,天下宾服,自己如果去举办这种仪式,臣民们能服吗?并且,那些帝王在“封禅”前,天下常常呈现“祥瑞”之事,环顾四周,大宋的祥瑞在哪里啊?

王钦若懂得皇帝心中的疑虑,他提出:

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耳!

也就是说,“祥瑞”这种事情,哪里是什么自然而然发生的,都是人为伪造的。

这话正中宋真宗下怀,既然秦皇汉武他们能造假,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宋真宗一手导演了前面所说的“天书降临”事件。

“天书降临”只是热身运动,臣民们见到皇帝这么喜爱“祥瑞”,那就千方百计地发挥出各自的聪明才智,“发现祥瑞”。

在“封禅”的准备过程中,天下臣民们不断向宋真宗汇报“祥瑞”之事,宋真宗自然乐见其成。“封禅”仪式结束之后,"祥瑞”还是层出不穷。

既然箭在弦上、木已成舟,宋真宗只好一一接纳,对有些频献“祥瑞”的臣民,他还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奖赏。

誓将造假活动进行到底。

“祥瑞病”的狂热风潮,直到14年后才消退下去,为什么呢?

因为宋真宗死了。

大宋总算恢复了平静,全民总算冷静下来。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为君者,如果不务实而去务虚的话,下面的人必然纷纷效仿,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一个王朝充斥着这种造假风气,即使它的经济超一流,它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