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5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华社等媒体发起“年终提问2021”活动,邀请了四位时代前行者——张桂梅、张文宏、苏炳添、王赤回应年轻人在成长道路上提出的困惑和思考。以下四句话,摘自他们的回信。
①孩子们,你们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你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张桂梅)
②我们可以相信,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张文宏)
③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苏炳添)
④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孤独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既然你要成事,那就必须学会和孤独共成长。(王赤)
读了上面的语句,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材料分析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一段,交代“年终提问2021”活动的发起者、受邀者以及活动目的,相当于一个引子,引出受邀者的话。
第二部分为以下四段,即从四位时代前行者回信中摘录的四句话。材料中的四位时代前行者,都是有着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很高成就。
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文宏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曾荣获多项科技成果奖,是一名充满仁爱之心的掌握先进技术的良医;苏炳添是短跑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秒83刷新亚洲纪录;王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曾荣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这四句话是四位时代前行者从自己丰富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宝贵人生经验,其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鲜明的价值导向。
二、立意分析
材料中的四句话分别从不同角度回应大家在成长道路上提出的困惑和思考:
第①句话强调人“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以支撑生命中“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第②句话强调人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从而融入这个伟大时代,实现自身价值;
第③句话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低谷;第④句话揭示成事与孤独的关系——“要成事,那就必须学会和孤独共成长”。试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感悟最深且内容有一定关联的两三句话作为文章立意的基础,如:选择①③句,可谈论如何走出人生中的逆境,要盯紧目标,一步一步爬上来;
选择②④句,可探讨如何成事,首先是做好选择,然后为了自己的选择而不懈努力,和孤独共成长;
选择①②④句,可阐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首先要选择好目标,然后坚持不放弃,前行过程中即便再孤独也要忍受,学会和孤独共成长。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组合方式,从而获得不同的立意。
三、任务分析
提示语中“读了上面的语句,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表明所写文章重在表达自己从四句话中获得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规定了考生所写文章的立意基础必须是其中两句或三句,不可撇开材料中语句泛泛而谈,“要求”部分,除了严格规定四“不”之外,也给考生提供了在立意、文体、拟题方面自由发挥的空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中说到:“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时代不抛弃任何人,但时代考验所有人。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李大钊《<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讲述了青春与奋斗的关系,以及青年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引语第一句话,意思是说青年的文明,就是奋斗的文明。青年的奋斗是与环境、与时代、与经验进行奋斗。
引语第二句话,则讲述了青年对于国家与时代的意义。
引语第三句话,则从“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等几个角度讲述了青年人应有之姿态;而“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则是青年的时代使命。
材料从不同角度对“青年”与“奋斗”进行了解读。
写作时,应紧紧围绕“时代考验所有人”和“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这两个关键背景信息,既阐释古往今来历史上青年人应该具备的思想品质,如自由、思想、活泼、奋斗等,更把青年放到当今之时代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前,思考在此背景下,青年应该具备怎样的个人素质,青年应该怎样去奋斗等,这是作文重点。
立意:
1.青年担使命,奋斗来成就。
2.雄飞跃进为奋斗,创造历史才青年。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丰子恺的两幅漫画,第一幅妈妈拒绝给孩子买招了一群苍蝇的西瓜,孩子很不开心,这似是虐待孩子,不给孩子买他爱吃的东西,但实则是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健康的关心;第二幅妈妈在给孩子倒酒,看起来孩子大人都开心,这似是对孩子的爱,满足了孩子一时的需求,但实则是对孩子的虐待,家长没有是非判断,并且这也是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忽视。
这两幅漫画所呈现的内容是家长对待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反映的是家庭教育问题。注意漫画中的文字“似虐之爱”“似爱之虐”,“虐”与“爱”位置的变化,反映了“爱”方式与结果的关系,表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令人深思。
在生活中,“似爱之虐”还有类似的例子,比如走路时怕孩子摔跤,于是背着或者抱着孩子走了一路,结果孩子连路都不会走;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想吃多少就给多少,造成孩子饮食的不节制;给孩子点烟,让孩子染上恶习;随意给孩子金钱,容易让孩子没有正确的金钱观……一味地迁就和溺爱孩子,结果是“似爱之虐”,这也是俗话说的“惯子如杀子”。而“似虐之爱”的行为看起来是“冷酷”,实则“理性”。比如不愿满足孩子无理诉求,哪怕是再哭再闹也无动于衷;明知孩子要摔跤,也要让孩子摔跤后再给他讲注意事项;孩子打针苦恼,但就算孩子哭得再凶,家长再心疼,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家长也强制打完针;孩子再不想喝的药,就算是硬灌也要灌下去……“似虐之爱”,往往暗合教育中的“延迟满足”、“在体验中学习”、“在经验中学习”等经典教育之道,因而最终体现为“爱”。这两幅漫画是在探讨何种教育方式、什么样的“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从父母即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漫画的寓意,可以有“不放纵受教育者”“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放眼未来,这才是真正的爱”“不以爱为名,伤害孩子的成长”“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孩子发展埋下隐患”等行文方向;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受教育者要有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并付诸行动。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其思想和行动都受到社会的影响,所以还可从社会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写作。漫画本身有鲜明的思辨色彩,结合引导语“结合现实生活”等,作文要有思辨色彩,有鲜明对象感,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契合。
立意:
1.错爱是对孩子的一种毒害。
2.不以爱为名,伤害孩子的成长。
3.放眼未来,这才是真正的爱。
4.“似爱之虐”与“似虐之爱”。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要求:漫画常常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入思考,结合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一、审题立意
读漫画材料,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画面特征和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从画面特征找关联,从而把握漫画寓意。这副漫画中的水龙头开到了最大,水流急骤而下,可进入到碗中的水却迸溅而出,碗中水始终无法注满。由此可知:这幅漫画的寓意是讽刺社会中出现的做事做人过于急功近利、采取措施过于急骤反而事与愿违的人或现象。
作文立意角度:水流的角度,不能太急,不能过。容器的角度,有足够的能力接纳。二者辩证看,就是避免过犹不及,要相得益彰,把握住度。
二、写作提示
1、漫画后的文字要求提示考生“结合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脱离材料泛泛而谈则视为偏题或跑题。
2、此题的价值判断是反思型的,考生应对“碗始终无法注满”这一现象进行反思、探因。还需依据画面寓意,展开联想,分别从相关、相似、相对(反)、因果、条件等反面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侧面来思考画面与现实的关联,从而思的丰富、写得深刻。
3、题目要求“明确文体”,虽看起来未要求一定写成议论文,但就题目蕴含的思辨性而言,仍以写成议论文为妙。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常常被人当作夸赞的话,表面上是赞扬“一鸣”的惊人,实质上却是在阐释沉默的“不鸣”所蕴涵的深厚,所谓“每鸣必有所指”的意思。这与“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及“十年寒窗无人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道理相同,表面上感人的成就固然可喜,隐在其后的沉默之努力更是可贵。
——林清玄《灵性深处开莲花》
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不少于800字。(5)请认真书写。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根据“表面上是赞扬‘一鸣’的惊人,实质上却是在阐释沉默的‘不鸣’所蕴涵的深厚,所谓‘每鸣必有所指’的意思”“这与‘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及‘十年寒窗无人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道理相同,表面上感人的成就固然可喜,隐在其后的沉默之努力更是可贵”可知,材料中的“一鸣”“一举成名天下知”“梅花扑鼻香”都是“成功、荣耀”的象征,“不鸣”“一番寒彻骨”“十年寒窗无人间”则强调的是成功前的默默付出,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不断努力,才会有“闪耀”时刻,本文应该围绕成功与努力的关系进行立意。
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写成记叙文易落入俗套,更适合写成议论文。若写成议论文,开篇可直接点明中心论点,如:努力造就成功;成功是努力浇灌而来的,等等。接下来通过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述自身观点;可写科学家、运动员“一举成名天下知”,成名前付出的努力之多的事例,如: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中,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2枚金牌,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深耕,才“功成名就”等等;结尾得出结论,重申论点,使文章论述结构完整。若写成记叙文,可按照“总——分——总”结构行文,开篇用议论兼抒情的语句表述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努力是成功的基石;接下来叙述主要事件,体现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结尾表达自己成功后的感受,深化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