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节约用水不仅要从生活“点滴”做起,更要追根溯源拧紧“水龙头”,维系“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吴江华衍水务综合运用系统化改造、精细化管控和智慧化运行等多种措施,2015年至2021年的7年间,吴江全区漏损率从26%降至9.45%,漏损水量6600万吨下降到3000万吨,累计降低管网漏损10850万吨,节水成效显著。
水乡吴江也“缺水”。“因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吴江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2005年以前,吴江平均供水管网漏损率曾高达50%以上。”吴江华衍水务供水运行维护中心副经理姜君说,根据《“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应小于9%,吴江华衍水务计划在2022年底就实现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应小于9%的目标。
早于2008年,吴江华衍水务就着力建设了管网地理信息(GIS)、测流测压(SCADA)等系统收集管网运行数据。数据赋能之下,检修工人相当于有了透视眼,能“看”到地下管网,开展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随着管网建设的推进,智慧分区不断更新。截至目前,吴江华衍水务建成了从厂站逐级细化至小区的水量动态的监控体系,共有一至四级管理分区1386个,结合噪声记录仪、水听器等新型设备的应用,实现对吴江城乡管网的全面覆盖和精准检测。
厘清供水脉络,直击漏损管网。在此基础上,为串联相关数据协同指导具体业务,“十三五”期间,吴江华衍水务参与国家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于2019年就管网节水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了基于水力模型与监测数据耦合驱动的漏损区域识别技术。“当供水管网存在漏损时,其测压点数据由于漏损水量的增加而变化,导致水力模型测压点的实际监测值与水力模型的模拟值出现偏差,从而识别供水管网各区域的管网漏失。”姜君说。
近年来,该技术在吴江运东开发区开展了试点应用。示范区20平方公里,口径75mm以上管长150km,区域内有成型小区、城中村,大型工业企业等,比较具有代表性。2017年,示范区漏损率达22%,通过吴江华衍水务的有效管控,该区域的漏损率降至4%,远低于10%的考核指标,其成效显著,被国家水专项办推选为典型示范工程进行推广。2021年吴江华衍水务建成了全域的动态水力模型,在全区推广应用漏损区域识别技术水到渠成。
“治理管网漏损需要更充分地利用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工具赋能管网漏损管理,将经验固化为模型,形成业务产生数据,数据指导业务的良性循环。”谈及未来管网漏损治理,姜君表示,将在研究新的智能数据应用时,扎实做好管网基础数据的收集完善,为吴江建设“节水型城市”贡献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