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米糯

吧,我们这个电影小号深陷108线泥潭不是没有原因的,比如: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戛纳电影节,但别家的原则是“不谈政治”,我们偏偏在强调戛纳一直没离开过政治;别家宣称“汤唯拿奖的概率很高”,我们偏偏在追问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何在。最近,我又发现了一个很偏门的点,跟戛纳的红毯秀有关(见下图)。

苏菲·玛索汤姆·汉克斯大家都很熟悉,但更熟悉的是,微博网民的评论话风——好听一点的有“美人迟暮”“男神老了”,难听一点有“惨不忍睹”“杀猪刀”,甚至在汤唯的照片下都有人哀叹“女星逃不过年纪问题”。

我也看得出他们老了,但《阿甘正传》是1994年的电影,距今已经28年,《勇敢的心》是1995年的电影,距今已经27年,《色,戒》是2007年的电影,距今已经15年。彼时出生的婴儿现在都已经是青壮年了,你要那些演员怎么样?像传说中的吸血鬼一样依靠鲜血永葆青春?

两年前,武汉胜利菜场曾发布《入驻须知》,要求女摊贩不能超过45岁,男摊贩不能超过50岁。当时我们以电影圈为例,写过一篇 ,我们总以为这些与个体息息相关的事件会促使中国社会有所转变,但事实上呢?今年二会期间,某全国政协委员甚至以“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节奏更适合中年人”为由,建议40岁以上的中年人才返乡。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些被中国人奉为圭臬的准则,大前提都是古代有限的人均寿命。2020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接近78岁,城市的数据更高,与此同时,“养生”群体的年龄线却在降低,据说现在二十几岁的人都开始泡枸杞、喝参茶。整个中国似乎染上了一种不治之症——对年龄无休无止的歧视和焦虑。

这让我想到了好莱坞印裔导演M·奈特·沙马兰去年的惊悚片《诡老》。

沙马兰这个人很不容易评价,他既拍过《第六感》这样的经典,也拍过《天兆》这样的票房大片,还不止一次入围过金酸莓奖,《最后的风之子》甚至包揽了最差影片、最差导演、最差编剧、最差3D等多项大奖。

有意思的是,偏重人文的欧洲评论界对沙马兰褒奖有加,认为“商业”“灵异”“惊悚”只是沙马兰作品的外衣,如果仔细深究文本,观众可以发现更多。好莱坞显然没有这样的耐性,他们普遍认为沙马兰的商业外衣很廉价,人文内核又太浅显,总之就是难登大雅之堂。我个人的看法则是,沙马兰眼光独到,但往往力有不逮,很多时候都浪费了大好选题。

别看沙马兰浮浮沉沉了这么多年,但他总能找到投资启动新的项目,尤其是《诡老》,这部作品是在2020年拍摄的,然后又在2021年上映,似乎完全不惧新冠疫情的影响。

《诡老》改编自法国漫画《沙堡》,讲的是十几位游客被度假区经理诱骗到一处神秘海滩,起初大家有吃有玩,但短短几个小时之后,死亡便不期而至。这时大家才猛然发现,“岁月”在这处海滩当真是“转瞬即逝”,每个人都在火速变老,火速走向生命的尽头……

你看,海报也好,简介也罢,已经把这个故事说得差不多了。所以期待被“吓到”的观众必然会大失所望,这部电影还是得用欧洲的方式来解读。

尽管原版片名只有“老”一个单词,但因时间概念急剧压缩,24小时就等于走过了多半人生,所以实际上“生老病死”在这部电影中都有出现,尤其是与“老”密切相关的后三者,又是重中之重。

海滩上差不多一半人都患有或大或小的疾病。随着年纪的增长,肿瘤开始变大,遗传性精神病开始显现,视觉和听觉障碍也越来越严重,最可怕的是一位缺钙症患者,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反复复地“骨折+愈合”,最终整个身体都扭曲变形,死状恐怖。

在疾病和死亡面前惊声尖叫,这就是沙马兰和原著漫画所传递的核心价值吗?当然不是。

经历过“生老病死”的频繁冲击,当天夜里,已经由壮年步入晚年的男女主角(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薇姬·克里普斯)偎依在篝火旁,静静等待着生命的终结。

“我……已经忘记了……那个词……形容我对你感情的那个词……”丈夫断断续续地说。

“我知道。”妻子抚摸着丈夫的肩膀回答。

次日清晨,老夫妻已经离世,偌大的海滩上只剩下他们的一双儿女——人过中年的儿女。

“要不要再造个沙堡?”

在弟弟的提议下,他们又玩起了儿时的沙滩游戏。“是不是所有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依然会觉得自己像个孩子?还是说,仅仅因为昨天的我们是个孩子?”姐姐忍不住问。

这哪里是惊悚片啊?明明是在探究那些有关生命、死亡、时间的亘古不变的哲学题。

再扯远一点,这种态度还揭示了东西方在“病老死”方面的分歧。比如在新冠疫情下,尽管西方政府和公众都承认超出预计的死亡是悲剧,而这些悲剧是有可能被避免或者减弱的,但他们同时又都认为,不可能因为惧怕“死”而暂停或者限制那些与“生”紧密相关的人类活动

培根说:“在热切的追求中,死亡的人就像一个在情感强烈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他一时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因而,执着地致力于某件有意义的事情的人,也就确实避开了死亡的忧伤。”所以西方人是很难理解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式大智慧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意义,是价值,是即便“我忘记了那个词,但我还是要让你知晓”的那种笃定。

蒙田随笔里的一段话更精妙,简直就像《诡老》的宣传语:“生命本无好坏,是好是坏全在你自己。你活了一天,就看到了一切。一天就等于所有的天。”

所以衰老有什么好焦虑的呢?对衰老的焦虑才是真的焦虑。所以死亡有什么好恐惧的呢?对死亡的恐惧才是真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