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太北,著名抗日将军左权遗女。

左权一家满门报国,其女左太北,也为祖国的军工事业、国防事业、航天事业奋斗了一辈子。

2019年6月25日零点30分,左太北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9岁。

在左太北的追悼会现场,三任总理——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送挽联一同哀悼烈士子女左太北:“沉痛悼念左太北同志”。

儿子沙峰则献上花圈沉痛悼念,孙女沙妍辰、外孙左左也敬献花圈,“奶奶姥姥我们永远想念您”!

一、父亲是著名抗日名将左权

左太北之父,是著名抗日名将 左权

左权于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县平桥乡黄茅岭村的一户农民家中。

左权的父亲 左兆新 和左权的母亲 张氏 ,都是当地的佃农。

从1857年起,左权的爷爷就开始租种本村匡印澄家的13亩土地,连居住的房子也是匡印澄家的,真的可以说是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 的赤贫了。

左权

左兆新与张氏一共生下了5个子女,左权是最小的一个孩子。

夫妇二人含辛茹苦地过着日子,正当左权还在扶着凳子学习走路的时候,左兆新就因为积劳成疾而去世了,年仅31岁。

抚养5个子女的重担落在了遗孀张氏的肩上,而 这时的左权还未满2岁

左权的童年时期是在艰辛中度过的,他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小左权吃着粗粮,咽着糠咽菜,从6岁开始就上山捡柴,下山放牛了。

小左权不但下地劳动、打猪草,还跟着乡间的小伙伴们学会了打鱼。

左权捕来的鱼,小的就拿回家自己吃,大的就拿到附近的小镇上卖,以帮助母亲张氏补贴家用。

8岁时,左权发蒙读书,很快就读完了 《三字经》、《孟子》、《论语》 等。

10岁时,左权进了村里办的文明学堂(小学),那时他已经学会了写诗作对,并被老师称为“神童”。

当年冬天过年时,他就写下了对联, “须要勤俭谨慎,多栽杉茶棉麻”

左权的老师匡宜民先生是一位有识之士,早年曾经追随过孙中山、黄兴参加革命。

他在课堂上向小左权等人讲述了卖国贼袁世凯秘密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小左权听后激愤不已,放学后,他找来毛笔,在白纸上写下了“ 勿忘五·七国耻 ”,然后贴在背上,一边喊一边奔跑在村里,他还向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讲述了 袁世凯卖国的“二十一条”。

因为读书聪慧,1924年,19岁的左权考入 黄埔军校 第一期 学习,左权还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

1925年,左权经 陈赓、周逸群 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由周恩来同志亲自主持的入党仪式。

周恩来同志回忆说, “左权同志不仅是革命军人,而且是革命党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时代,这成为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中的准绳。”

左权后来还去了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学习,1930年6月,左权从苏联回国。

左权先是去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担任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新红十二军军长。

1933年12月,左权经毛泽东等人建议,担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并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部队作战频繁,斗争非常艰苦。

朱德 回忆说: “左权每晚都睡得很迟,集中全副精力工作。就在日夜不断的战斗与行动中,就在几天几夜不合眼的疲劳中,他从来没有表现过倦怠、疏忽、放任与暴躁。有时累得睡着了,说梦话也在打电话和吩咐工作。”

朱德

1942年5月,日军在华北地区开展“大扫荡”。

万恶的日寇想把华北作为东亚战争的后勤供应基地。

在得知日军即将要“扫荡”的消息之后,左权连夜在麻田镇的耶稣教堂内开了军事会议。

日军的战术是“ 张网捕鱼” ,对我军形成了一个逐渐缩小的包围圈。

我军的任务是协助中共中央北局、八路军总司令部、卫生部、新华日报社和北方局党校等突围,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5月,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了,敌我战争打得正酣。

敌人在一步步地逼近时,部下 唐万成 过来抓起左权的胳膊说,“ 参谋长,敌人就在眼前了,我先掩护你撤退!

没想到左权不但拒绝撤退,还让下属先掩护 彭德怀 撤退。

彭德怀

左权看劝不动,急得直冒汗,他一咬牙对身边的警卫员说:“ 你们还看什么,赶紧给我把彭总司令推上马!

彭德怀没有办法,只好含泪挥起马鞭飞奔。

眼看彭德怀远去之后,左权来不及多想,立即又投入战斗中去,继续带领大队人马突围。

左权爬上了一座小山头,高喊说, “同志们,不要再隐蔽了,现在时间有限,敌人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冲出山口我们就胜利了,快冲啊!”

听到左权的喊话,大家一起开始有秩序地突围转移。

突然,一颗炮弹落到了左权身边,左权没有躲避,赶紧对着撤退的人喊道,“快卧倒,危险、危……”

还没等左权说完,第二颗炮弹又落了下来,左权重重地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年仅37岁。

左权的左额头、胸部以及腿部,被日军的弹片击中,鲜血流满了地。

北方局党校的三名青年在突围时看见了左权被袭击,极为惊异悲愤。

他们把左权的遗体移至了一处荆草丛生的地方,并将左权身上的遗物一把手枪取下,拿一床军被盖好,上面又遮盖了一些树叶。

后来手枪转送到彭德怀那里,并告知其左权已经壮烈殉国的消息,彭德怀难过得没有转身、没有接枪……

二、遗女左太北的成长之路

1942年5月25日,左权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而再过两天,就是她的爱女左太北的生日了。

可惜,小太北却永远失去了父亲!

1940年5月27日,左太北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卫生院出生。

左权骑马把妻子刘志兰和小太北接回了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武乡砖壁村。

但是三个月之后,百团大战拉开了序幕,正是前线抗日战争打得最厉害的时候,左权忙于战事,无暇顾及,只好把 刘志兰 和出生三个月不满百天的小太北送到了 延安后方

刘志兰

临走之时,他们留下了唯一的一张“ 全家福 ”。

在“全家福”里,父亲左权抱着不满两岁的女儿小太北,满脸憨厚地笑着,而年轻漂亮的母亲刘志兰则在旁边一脸幸福。

这张“全家福”照片是左权与家人永别的纪念。

父亲左权牺牲时,小太北还很小,对于父亲的印象和记忆都非常模糊。

因此,她是在延安保育院, 看着父亲的照片长大的

1957年秋天,左太北要升高中了,而母亲刘志兰却要随继父调到包头钢铁公司去工作。

彭德怀 和夫人 浦安修 主动提出让左太北住在他们家。

刘志兰与浦安修从小学起就是同学,彼此是最要好的朋友。

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读书的时候,刘志兰与浦安修两人一起参加了 “一·二九运动”

两人又先后去了延安,一起去陕北公学继续念书。

左太北临出生时,彭德怀对左权说,“ 刘伯承师长的儿子叫刘太行,我看很有点纪念意义的,你的小女孩就叫左太北吧!

左太北的名字就是彭德怀给起的。

从1957年到1959年,左太北一直居住在彭德怀家里,彭德怀供她上学、食宿等一切费用。

军队每个月发给左太北20元赡养费,彭德怀就帮左太北存了起来。

1960年,当刘志兰和左太北去看望彭德怀的时候,彭德怀亲自把存折交给了左太北。

在彭德怀家居住时, 左太北喜欢看小说 ,经常熬到深夜不熄灯。

彭德怀每次看见,总要敲门三遍,提醒她睡觉。

1960年,左太北考入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大学毕业之后,左太北被分配去了北京七机部一院的一个研究院工作。

1969年,左太北被下放到军垦农场去围海造田,播种收割,养鸡放鸭。

1967年,27岁的左太北遇到了比自己大三岁的 沙志强 ,沙志强是清华大学机械系的毕业生,两人见面是经人介绍的。

左太北觉得沙志强沉稳可靠,而沙志强觉得左太北单纯向上,于是两人在了一起。

左太北与沙志强两人非常恩爱,还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儿子是沙峰,女儿是左湘。

女儿左湘不跟随父亲姓是为了纪念左权。

刘志兰得知后非常高兴,并把外孙女左湘接到身边抚养。

一直到左湘6岁了,该上学了,才被接走。

左太北和爱人在东北一心一意为国奋斗。

在做扶贫工作时,两人把几十年的工资积蓄都献给了当地。

那时的北京分配公房,房价那么低,夫妻俩都难以凑钱买房。

左太北从军垦农场被调回北京后,曾在国家八机部总局、国家经委国防局、国家计委国防局工作过。

最后因工作需要,她调到航空工业总公司任综合计划局副局长,一直干到60岁退休。

2002年,左太北忙于与左权将军殉国60周年相关的纪念活动。

她寻访父亲的战斗故地,出版了 《左权将军家书》 ,发行了 《怀念左权同志》 邮折,并且撰写了一些纪念文章。

三、从母亲手中接过11封家书

左太北之母,是 刘志兰

左权牺牲的时候, 妻子刘志兰才刚刚25岁,女儿左太北还未满2岁

1982年,刘志兰把左权给她的 11封家书 转给了女儿左太北。

这些信的日期范围是1940年8月到1942年5月。

收到信时的左太北,已经42岁了,她头一次从这些家书当中感受到“ 晚来的父爱 ”。

左太北说,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些信,也是第一次对父亲有了感性认识。原来的父亲就是一个英雄的形象,看了信以后我才觉得,我真是有个父亲,有一个那么爱我的父亲。”

每一封信,左权都大段大段地提到自己的小女儿“北北”,通过父亲留下的家书,左太北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父爱。

作为八路军的副参谋长,左权给人的印象是感情内敛、沉闷严肃的印象。

但是,提到小女儿“北北”,他一副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就被“融化”掉了。

从左权当年寄给刘志兰的家书中,左太北了解到,父亲左权一个月只有5元津贴,平时还要买烟抽。

但是只要有机会,左权就会把钱攒下来,央人把钱给母亲刘志兰和爱女小太北带去,偶尔改会给小太北带一下战利品,比如鱼肝油、饼干、糖果等。

在夏天,左权寄给小太北热天穿的小衣服;到了冬天,左权记挂着“小家伙很怕冷,是否冻坏了手脚”,就给左权寄来了冬天的衣服。

在面对小女儿时, 左权表现得异常细腻 ,会给小太北买花布,让人给宝贝闺女做衣服,编织毛衣毛裤。

每当得知小太北生病时,焦急的父亲左权就会在信中反复写到, “急性痢疾是极危险的”,“有了病必须找医生” ,然后急切地询问病后恢复情形如何。

左权盼望着小孩儿快快长大、懂事,知道她的爸爸在遥远的华北与敌人战斗着……

对于妻子刘志兰,左权也表现出了关心体贴, “自北北在你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出世,直到现在,我深感做妈妈的艰难,过去没有经验,看得太简单,现在懂得了,母亲为自己的爱子爱女实在牺牲得太多了。”

大男人左权的关心是如此的细致入微。

哪怕时隔多年,每当左太北读起父亲的这些信时,仍会止不住内心的悲痛,泪流不止。

左权一直在说,

来信希多报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仿佛总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

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到妈妈的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

可惜三个人分别着不在一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在左权牺牲的三天前,左权给了刘志兰最后一封信,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其中刘志兰和小女儿太北娘儿俩,他说,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地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须人照顾的”。

左太北在父亲左权与母亲刘志兰的通信中,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称, “北北”、“小鬼”、“小家伙”、“小宝贝”、“小狗”、“小天使”……时隔多年,依然散发着令人温暖的余光

四、未喊一声“爸爸”终生遗憾

左太北和父亲左权分别的时候,还处在襁褓之中,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更不会喊“爸爸”。

但谁又想到,一句未喊出的“爸爸”,竟成为了左太北一生的遗憾。

左太北在给父亲悼念的文章里写到,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烈士,但并不明白这个词的具体含义。我只是奇怪,大家都热热闹闹的时候,那个叫做‘爸爸’的人怎么不在”。

左太北说,当年左权牺牲时,大家都不忍心告诉刘志兰,因为她才25岁呀。

婚后也仅仅相处一年就永别了!当刘志兰得知左权牺牲时,差点当场晕倒过去。

当天晚上,刘志兰一个人坐在窑洞外面放声痛哭,山坡里面一排排窑洞里的同志们都静静地听着,谁也不知道怎么去劝她。

在朱德的一再安慰和鼓励下,刘志兰强忍悲痛,撰文纪念左权。

整整一年,刘志兰都精神恍惚,总是不相信左权已经牺牲了。

每当有人从前线回到延安,刘志兰总是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左权带回来的信,一次次的失望让她一次次地痛哭回来。

她最后才相信,丈夫是真的抛弃了她和左权而去了。

度过最悲痛的时日之后,刘志兰带着幼女,坚强地学习和工作。

左太北常常在想, “如果没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将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

左太北曾经也想象着,如果父亲老了,自己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外出晒晒太阳都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但是,就是这些普通人随时可得的幸福,烈士的子女从来没有得到过。

左太北从来没有喊过“爸爸”,更没有机会当面亲口叫出这非常普通的两个字

一直到临终前,都没有。

左太北就这样带着她的遗憾——未喊一声“爸爸”终生遗憾,离开了人世。

2019年6月25日零点30分,左太北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9岁。

6月29日上午9点,左太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在追悼会现场,人潮涌动,朱镕基总理送来了挽联。

朱镕基总理的挽联写道,“沉痛悼念左太北同志”!

儿子献上花圈沉痛悼念,孙女沙妍辰、外孙左左也敬献花圈,“奶奶姥姥我们永远想念您”!亲侄孙左文勇也敬献挽联,“姑奶教诲永不忘,言传身教左家风”。

小结

作为烈士的遗女,左太北从未想过借父亲的英名和光环为自己谋取些什么。

在成长中,她只能看着父亲的照片长大,度过了没有父亲的一生的她,从未喊出过“爸爸”。

但父亲的精神永不磨灭,她仍追随着父亲的步伐,为国付出、为国奋斗。

她,一个柔弱而又无比坚强的女子,如今也追随着自己的父亲长眠地下了!

左太北,一路走好,愿您安息!

参考文献

[1] 冯光宏著.《十大参谋长》[M].2004年版。

[2] 盛佳,李婧编著;周东升,汪铮主编.《左权》[M].2015年版。

[3] 左太北主编;谢飘,胡木英策划.《左权家书》[M].2014年版。

[4] 李雨乔编著;张健绘.《中华人物故事全书 革命先烈 近现代部分 美绘版》[M].2016年版。

[5] 张重天著,《左权》[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