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时至今日,两岸都没有实现统一,但是血浓于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孤悬海外的游子,一定会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早在1949年,毛主席就已经将收复台湾提上日程,为了确保这一战略的实施,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向斯大林提出两个请求,斯大林听后,同意了第一个请求,但对于第二个请求表示无法满足。
毛主席向斯大林提出了哪两个请求?斯大林为何只满足其中的一个?
美国曾试图阻挠蒋介石退居台湾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在战场上的接连失利,让美国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中共取得大陆战场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此时的蒋介石看到东北、华北、华中的战局,感到无比失望,在他的日记中,痛斥党政军内部的自私、腐败。
11月24日,蒋介石与儿子蒋经国谈论时局,如今想要重振旗鼓,就必须“缩小范围”,另起炉灶,显然,蒋介石这时候已经开始谋划自己的“退路”,把目光投向了台湾。
在考虑台湾党政人选时,蒋介石首先想到了翁文灏和蒋经国,但这两个人都是文臣,在此时局,不可大意,因此只能决定让正在台湾养病的陈诚做台湾省主席,并开始逐渐将大陆的财物运往台湾。
1949年1月21日,面对内外交迫的局面,蒋介石发表“引退”文告,由李宗仁做代总统。“无官一身轻”的蒋介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迁台与建设台湾的问题上,在他的全年大事规划中,将在7月份完成台湾的防务工作。
但是美国人并不希望蒋介石退居台湾,如果台湾一旦落入国民党政权,解放军势必跨越台湾海峡,争取全国统一,届时,台湾将会落得与“大陆”一样的命运。
为了达到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美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企图策划“台独”,好在幕后操纵。
早在1948年秋,美国台总领事克伦茨与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魏道明接触,表示希望他能执掌台湾,拒蒋介石于千里之外,魏道明也在追求自身利益,只要美国方面能够提供10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援助,他就设法实现台湾自治。
只是令美国人和魏道明没有想到的是,解放战争形势发展极快,蒋介石已经“先入为主”,由陈诚主政台湾。这时美国人发现,陈诚是比魏道明更具实力的人物,于是又开始千方百计游说陈诚“自立”,还给出相应建议。
经过几次交涉,陈诚斟酌利弊,选择拒绝,他对美国驻华使馆参赞莫成德说:“我追随委员长20多年,无法背叛他而自立,也不能拒绝他来台湾。”莫成德见拉拢陈诚无效,便转而敦促民国政府启用孙立人为台湾省主席,以达到背后操纵的目的。
陈诚发现了美国人的阴谋,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蒋介石,蒋介石思索再三,与陈诚唱起了“双簧”。陈诚找到美国驻华代表,表示可以让位给孙立人,与此同时,蒋介石召见孙立人,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将台湾交到他手中。这可让孙立人感觉到受宠若惊。
三大战役后,蒋介石见败局将定,于是将退居台湾的计划提上日程。上海失守后,蒋介石从浙江舟山定海机场起飞,飞越海峡,采用“迂回路线”,用了49天。
蒋介石也在暗中观察孙立人和美国人的洽谈进展。他派国民政府驻菲律宾大使陈质平询问:“孙将军,蒋先生不想流亡海外,但求在台湾一席之地,倘若将军以为不便,他则径去马尼拉。”
孙立人闻言,大吃一惊,心想蒋介石对自己有了猜疑,于是不敢有丝毫怠慢,诚惶诚恐地来到蒋介石面前,颇有负荆请罪之意,说道:“委员长在台,孙立人合该远迎。孙某来迟,罪该万死。我保证,台湾一切将以领袖之命是从!”
听到这里,蒋介石心中略宽。为了和美国搞好关系,蒋介石任命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但是后来随着局势稳定,他“欲加之罪”,将孙立人软禁起来。
毛主席向斯大林提出两个请求
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跨越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上海解放,祖国大地一派欢腾。虽然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但是他们依然有着强大的军事优势。蒋介石去了台湾后,想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就不得不跨海作战,彼时,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
随着各地局势稳定,毛主席将收复台湾提上了日程。当时,毛主席认为,解放军能够凭借“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靠着木舟和帆船跨越长江,所以一定也能靠步兵和渔船占领台湾,因此在福建集结大量兵力,由粟裕任总指挥,积极筹划军事攻台。
当然毛主席也知道,如果拥有属于自己的空军,在空军的掩护下协助进攻,则有更大的把握。其实早在1949年7月,毛主席就已经着手建立空军的相关事宜。
7月中旬,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出发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探讨了是否向苏联提出协助收复台湾的技术手段的问题。随后,在访苏期间,刘少奇在与斯大林交谈的过程中,阐述中国共产党计划在1950年进攻台湾的想法,并提出两点请求:
一、苏方向中国提供200架左右飞机并代训飞行员;二、解放台湾时,苏方向中国提供空军和海军的援助。
对于第一点,斯大林爽快地答应了,但对于第二点,他则表示不赞成。斯大林有自己的考量,如果苏联一旦出兵援助,必然引起美国的介入,极有可能诱发美苏之间的直接对话,要知道,苏联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他实在不愿意再次将战火燃烧到自己的家园。
对此,毛主席对斯大林的顾虑表示理解。这么多年来,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走过无数艰难,所以毛主席对斯大林的拒绝并不怎么在意,但是在10月和11月夺取福建沿海金门岛、浙江沿海登布岛的战役中,解放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毛主席不得不改变之前的观念,登岛作战尚且如此,跨海攻台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准备,于是只能再次向苏联请求帮助。
1949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时,向斯大林重申第二点请求:
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员和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
斯大林的回答含糊其辞,他的顾虑只有一点,那就是不能给美国任何武装干涉台湾的借口,避免美苏两国正面开战。斯大林在会谈中再三提到《雅尔塔协定》,如果真的按照毛主席所说的去做,便是公然违背了美、苏、英三国的对远东格局的共同承诺。
但是很快,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称“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朝鲜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将不会为了保护台湾而采取军事行动。
这份声明给斯大林壮了胆子,他同意在适当的时候,给解放台湾提供必要的援助,并承诺给中国3亿美元的贷款,其中一半用于购买进攻台湾的武器装备,但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亲言答复,给予飞机和军舰的帮助。
苏联人能提供军事装备和军事顾问,在毛主席看来,这已经足够了,于是解放台湾成为1950年中共军事工作的首要任务,各项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在蒋介石此前的运作中,台湾已经集结了许多陆军,而且海军和空军并未遭受重创,因此在他看来,解放军想登上台湾岛绝非易事。但是解放军在金门战役中失利之后,迅速做出调整,补齐短板,加强渡海作战能力,这使得蒋介石隐隐感到不安,于是通过宋美龄到美国活动,争取美国的军事援助。
在此关键时刻,朝鲜内战爆发了。斯大林并不希望金日成率先发动战争,原因依旧是担心美国的军事介入,但是金日成一心想着统一朝鲜半岛,他曾明确说过:“一想到不应辜负人民的热切希望,我就夜不能寐。”
南北朝鲜之间的关系一直剑拔弩张,李承晚不断发出战争叫嚣,金日成在得到苏联方面的贷款与军事援助之后,认为北朝鲜的实力已经在南朝鲜之上,而在杜鲁门发表声明之后,苏联转变了态度,支持朝鲜是时候、也有必要发动统一战争。
当得知金日成即将出兵,毛主席说:
“帝国主义的事,我们不做干涉,我们不是他们的参谋长,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准备一下是有必要的。我们准备在鸭绿江边上摆三个军,帝国主义如果不干涉,没有妨碍,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如果过了三八线,我们就一定打过去。”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7个师打响了反击南朝鲜军挑衅的第一枪,两天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台湾未来的地位尚未确定,于是派遣第七舰队公然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任何军事力量威胁台湾。美国以如此粗暴的方式干涉中国内政,毛主席表达了强烈的谴责。
但是解放军的海上实力与美国是无法比拟的,当下的形势给解放台湾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8月,朝鲜人民军的反击战进到了洛东江边,已经解放了大部分国土。这时,毛主席和党中央分析认为,美国一定不会甘心失败,他们一定会凭借着坚船利炮参与作战,实现反扑,朝鲜半岛将面临新的局势。果然,9月15日,美军从仁川登陆,大举北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
一场朝鲜半岛内部的解放战争,演变成为一场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但是毛主席在召开政治局会议时,依然有许多人反对出兵,因为“抗美援朝”战争存在很大的风险,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且我军与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太大。最终,毛主席果断认为,这是美帝国主义逼中国打的一场仗,“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随即,东北边防军改名为志愿军,从10月19日开始,26万人马分批次雄赳赳气昂昂进入朝鲜。
事实证明,毛主席所做出的抗美援朝的决定是正确的,这场战争,不仅消除了我国东北边境的隐患,而且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美帝主义对我国心生忌惮,不敢小觑。但也正是这场“意料之外”的战争,使得收复台湾的计划,向后拖延。
转自原作者:历史辰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