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统帅在将军接连大胜之后不仅没有奖励,反而把将军杀了。说起这位统帅的名字,那更是重量级:

爱新觉罗·弘历。

故事的起因是赫赫有名的大小和卓之役,这场战役名气可能没有霍去病征匈奴唐征东西突厥有名,但却十分重要。这场战役奠定了中国现代的疆域,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了中国的版图,这就是新疆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来说,大小和卓之役无疑是乾隆帝军事生涯里最杰出的一次,其他好几次基本上是靠国力对耗折腾对方。

故事还得从这位不是名将的名将说起,爱新觉罗·雅尔哈善(我猜90%的读者应该都没听说过这位将军的名讳,但看了后文,大家就会发现他是何等强悍的一名将领)。

要说明一下,这位老兄虽然姓氏为爱新觉罗,却不是什么亲王贝勒,只不过是正红旗出身的中下层旗人,和老舍先生是一个性质的。而且他不是靠姓氏上位,而是凭语言特长上来的(当时读四书五经考科举的汉人是瞧不上学俄语、蒙语、藏语的),这个经历显然为他以后在西北征战起了大用。

不过,在说他的战绩之前,要讲一件小事,一件改变了雅尔哈善命运的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三年,雅尔哈善弹劾邱玖华,反对邱玖华提出的扩招功臣子弟为官的建议。从今天来看,这无疑是对的,体现出了雅尔哈善耿介的一面,要知道,清朝贤良祠里的满人可比汉人多。

但是乾隆帝当时出于广布恩泽的德政目标,支持了邱玖华,而且由于之前邱玖华弹劾九卿处事不公,给乾隆帝留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印象,所以乾隆帝不但不处理邱玖华,还把雅尔哈善给罢官了。

应该说,乾隆帝对雅尔哈善弹劾别人的恶感就是从这里产生的,他觉得雅尔哈善弹劾别人就是故意恶心别人

不过因为雅尔哈善再次复出后,民治搞得还是可以的,他虽然对下属不太好,但是对百姓还是可以的,所以他又逐渐得到了升迁。过了十多年混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开始接触军务,并在对阿睦尔撒纳的征讨战役中获得了重要的军队指挥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雅尔哈善绝对是一位战术天才。因为初次指挥战斗的他就正面击败了阿睦尔撒纳。大家可能不知道阿睦尔撒纳是谁,但是在乾隆二十年,这家伙绝对是一位震动天下的人物。

为什么说这家伙震动天下呢?因为他在乾隆二十年,击杀了当时清廷排得上前三的名将:一等公班第。班第凭借征讨西藏与准噶尔的战功,在后来的紫光阁功臣中排名第三。

班第的阵亡导致清军在西北的防线濒临崩溃,而清军派出讨伐阿睦尔撒纳的北路军统帅策楞玉保不仅畏敌不战,还虚报功劳,被乾隆帝抓个现行。结果还没等到抓到京师,就又被阿睦尔撒纳击杀

这时候,雅尔哈善出场了,他接替北路军后不仅击败阿睦尔撒纳,还将阿睦尔撒纳和另一支回部叛军莽噶里克切分开来,极大地削弱了阿睦尔撒纳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他将莽噶里克的主力歼灭,还捉走了后者的儿子,大胜而归,为清军随后彻底歼灭阿睦尔撒纳扫清了障碍。应该说,第一次指挥作战就能打出如此战绩的雅尔哈善,无愧于战术天才一称。

此战后,雅尔哈善趁热打铁,他只用阎相师的五百人围歼了沙克都尔曼的四千多骑兵。在雅尔哈善的一通操作下,回部的三股势力都被整得够呛。他本人也凭借战功晋升到兵部尚书,居兆惠之上。

在上述三股势力灭亡后,小和卓崛起,首领为霍集占,他是大和卓木之弟,号召力极强。

本来,乾隆是想让兆惠独自对付霍集占,但是没想到兆惠一到就陷入苦战,再加上天气寒冷,骑兵几乎耗尽,兆惠只能拼死让几个人骑着剩下的战马跑到雅尔哈善军营向雅尔哈善求援

有意思的是,乾隆帝听说兆惠被围后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大赞兆惠英勇,能派出人突围,立刻晋升他为满户部尚书、都统(从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于乾隆帝的这种态度,雅尔哈善不派援军就是死罪。于是乎雅尔哈善拼死凑出了八百人,援救兆惠,而这八百人真还就把兆惠救出来了,而且还帮着兆惠一路追击叛军。在之前清军在这里可没这么高的战斗力,由此可见,雅尔哈善不光是战术上强,治军上也有一手。

兆惠这次马失前蹄之后,乾隆也知道雅尔哈善似乎对付小和卓更顺溜一些,于是命雅尔哈善为统帅,讨伐霍集占。从二月到五月,雅尔哈善在天气不利的情况下,推进六百公里,把敌军逼进了库车死守,敌军几次突围均告失败

接着,雅尔哈善又使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在库车东部的托木罗克击溃霍集占的援军。而霍集占则是不顾一切也要驰援库车,因为这里从汉唐以来就是西域的兵争要地汉朝班固置西域都护府唐置安西都护府治所都在库车,那时候它还有个更有名的名字——龟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集占的老巢在阿克苏地区,而打下库车,霍集占军就必然被清军一路追击,最终覆灭。能够围攻兆惠的霍集占也不是吃素的,他统帅8000名使用先进的巴拉鸟枪(这种武器很可能是沙俄一方提供的,并不一定就是鸟枪,只是清军不知道是什么)的骑兵前来救援。

结果雅尔哈善在火器、局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打得霍集占丢盔卸甲,战死上千人不说还被迫退入库车死守,自己也负伤了,真可谓来救援的变成了等待增援的。。

然后雅尔哈善作出了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战略误判,导致了霍集占成功突围。其实雅尔哈善打得已经很漂亮了,他在围困战中歼灭了原先守军与霍集占骑兵的96-97%左右的兵力,最后霍集占是带着400人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帝在得知此战战况后,不但没有奖赏雅尔哈善,反而指责他放走了霍集占,并且想起了雅尔哈善弹劾自己下属贻误战机的事,怒斥雅尔哈善放走了敌军主帅

兆惠听说此事后,立刻上奏说皇上,我愿意率军与雅尔哈善并肩作战,不剿灭敌人誓不还朝!大体意思就是我不仅不抢功劳,还要帮雅尔哈善反败为胜

但乾隆一看奏折就觉得兆惠比雅尔哈善靠谱多了,于是命令兆惠斩了雅尔哈善弹劾的那两个部下,再把他押送京师论罪,结果六部九卿也找不到罪名,随便给他安了一个贪污粮饷的罪名就处死了。

兆惠在雅尔哈善死后,接过了全军的指挥权。但是因为清朝的通讯条件,更换主帅这个过程用了足足八九个月的时间才算完,导致霍集占逃了之后不慌不忙地又拉起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和清军继续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我并不想说兆惠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乾隆朝第一名将,毕竟当他面对霍集占的时候,对方的兵力要比雅尔哈善统兵时更多。但是也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霍集占虽然人变多了,却失去了那八千名长期惯用先进枪支的骑兵,实力已经有所下降。

而兆惠在面临霍集占的“鸟枪”骑兵时,打得明显不如雅尔哈善。更何况,兆惠歼灭霍集占军主力,前前后后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而雅尔哈善把霍集占的8000精锐骑兵打到只剩400,用了仅仅9天而已!

次年,兆惠班师还朝,乾隆以最高规格郊迎了这位清中叶的第一名将,他被题名于紫光阁功臣的第二名,可谓无限光荣。

而那位被埋没的名将,他连名字被列入紫光阁功臣50名的资格也没有,就此被世人遗忘,只有《清史稿》还提了提他。

《清史稿》是怎么评价雅尔哈善的呢?

“出任军旅,兵未接,将已内怯,几何不偾事耶?策楞辈拥兵玩寇,其病正坐此。雅尔哈善文墨吏,其杀降亦以内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雅尔哈善若泉下有知,看到国史评论他“兵未接,将已内怯”,将他和玩忽职守、虚报战功的策楞相并列,能否瞑目。

就这样,一代名将,被自己人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参考资料:

傅恒等编:《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21-卷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