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是进入铜石并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其名称来自其主要遗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分布地域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中国玉文化的东礼西传和玉原料西玉东输,在齐家文化这个中转站东西合璧、闪耀光芒。随着马衔山透闪石玉的加入,终于开启了中国透闪石玉大规模使用的序幕。
玉璧是齐家文化玉器中数量最多、最有特色的一种器形。考古发现与征集的齐家文化玉石璧,总数超过450件。
收藏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的齐家文化玉璧和芯,青绿色玉质,表面大部分受沁呈土黄色,壁面较斑驳,呈半透明。外径13.2厘米,孔径4.5厘米~5厘米,厚0.4厘米,重232克。体扁平,通体磨光,素面无纹,内外缘规整,呈正圆形的器物,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上大下小,孔璧细润、微外撇,并留有管钻的螺旋痕。玉璧芯为梯形台状,芯与璧同为一体,经钻切而分离。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齐家文化玉璧36件,5件刻有乾隆御制诗。其中故99212玉璧,青白色透闪石玉质,表面还泛有部分黄色沁,玉中有少许白浆,无水线,整体润泽。外径31.5厘米,内径7.35厘米,厚1.35厘米,重1875g。璧非正圆,边缘有缺损,厚薄不匀,单面钻孔,壁面上有原始的片切割痕。
流落民间的齐家文化神人纹玉璧,青色玉质,局部受沁呈白色,并有钙化的现象。直径27.6厘米,璧圆形,扁平体,器物表面以线条将璧分为四个等份,每份中均浮雕有神人面纹饰,神人表情不一,五官清晰,眼,嘴,鼻均突出。制作精美,极为罕见。
收藏于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的齐家文化玉璧,透闪石玉质,外径15厘米,内径7.4厘米,厚0.6厘米。扁平环状,单面钻孔,孔径与肉径相同。呈淡绿色。肉面上有七外褐斑纹。一面有9厘米长的整齐切面。表面光滑。制作精良,是齐家文化玉器中较为精细的一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收藏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的齐家文化有领玉璧,青绿色玉质,质地较纯,半透。孔径5厘米,外径12厘米,厚0.2厘米,中部领高3.5厘米,重91克,属国家二级文物。整体呈圆环状,外缘扁平,中心有一对穿圆孔,孔壁平直且凸起,形成沿口并略微外撇,壁孔整体呈扁圆柱形。通体制作规整,薄厚均匀,打磨光滑圆润,素面无纹,孔壁、壁面有少量褐色沁。
这件有领玉璧似脱离了齐家文化玉璧制作粗犷、打磨粗糙的风格,以制作精细、切割规整、方圆有度、打磨光滑而独具观赏性,显示了齐家文化时期高超的制玉工艺。
——本文节选作者原创文章《透闪石玉闪亮登场,从齐家文化开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