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是毛选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毛选里十分出名的一句话。《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于1925年,此时党内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注重同国民党合作,忽视农民的右倾机会主义。另一种是只注重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的“左”倾机会主义。两种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到何处寻找力量。因此,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这两种倾向而写的,并且,这篇文章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事实上,这篇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的得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即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就解决了中国革命最主要的同盟军的问题。同时这篇文章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动摇性,他们在革命高涨的时候将要分化,其右翼会跑到帝国主义那边去,这在日后的历史中得到了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对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包含了一下几个阶级,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以及一些游民无产者。

在文中,作者首先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进行了分析,作者指出,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他们是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派的,他们是天生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中产阶级则是一个没有自己独立性的阶级,因为在他们收到帝国主义打击的时候,他们是赞成革命运动的;而当革命兴起的时候,他们认为这种革命会阻碍 他们成为大资产阶级因而会对国内革命运动进行反对。作者指出在革命走向高潮的时候,他们一部分人会变成革命派,另一部分人则会变成反革命派,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独立”的余地。

作者对小资产阶级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作者将小资产阶级分为三类,一类是由余钱剩米的,一类是经济上大体可以自给的,还有一类是生活下降的。在第一类中,他们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对革命持怀疑态度。在第二类中,他们怀疑革命能否成功,但是他们也不是反革命的。在第三类中,他们因为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革命运动中颇为要紧的,他们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这三类小资产阶级在革命高涨、即将看见胜利的曙光的时候,都会参与革命。在这其中右派是是受革命大潮裹挟而参加革命的。

作者也分析了半无产阶级,作者将半无产阶级分为五种他们分别是: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作者指出,半自耕农和贫农是数量极大的群众,农民问题就是他们的问题。作者认为因为生活条件的不同,贫农的革命性要高于半自耕农的,而半自耕农的革命性要优于自耕农的。而小工业者、店员、小贩类似于贫农对于革命持有一种欢迎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而农村无产阶级近似于贫农,在革命中与贫农出于要紧地位。

此外,作者指出游民无产者是社会中最不安定的力量,如果引导的好可以成为一种革命力量,如果引导不好则会变成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作者在这篇文章结尾做了十分精辟且具有预见性的总结,即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革命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接近革命党的朋友。而中产阶级则是动摇不定的。

事实上,这篇文章的对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分析在1927年的事件中得到了证实,作者一独特的阶级分析方法和实事求是的调查来写完这篇文章,作者以其超越历史的眼光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调查的方法和精彩的论断。这是我们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