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角半岛是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沙角半岛上的沙角炮台,更是一张特别的历史名片。

当年,关天培构筑了有“金锁铜关”之称的虎门炮台,共有三道防线。其中,沙角炮台作为第一道门户,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这里率先打响了抵御外来侵略的第一枪。

岁月远去,沙角炮台几经修葺保留至今,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因此,走进沙角炮台,聆听历史的涛声,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沙角炮台沿革

沙角炮台始建于清嘉庆五、六年间(1800-1801年),位于珠江口外端之东岸,台面朝西,面临穿鼻洋水道。主炮台湾长42丈(139米),台上炮洞11个,配大小生铁炮11门。沙角炮台与西岸大角炮台相对斜峙,构成虎门海口的第一重门户,两台相距1113丈(3600多米),但大炮射程有限,炮火封锁洋面力量不足,而炮台地居冲要,形势得宜,所以,1834年关天培就任广东水师提督后,便着手整顿虎门海口防务,将沙角、大角炮台改为瞭望号令台。

鸦片战争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鸦片战争博物馆

1840年7月

陈连升被调到沙角炮台后,加强防卫,增挖战壕,构筑胸墙,并修筑了圆形炮位。经过他的布防,沙角炮台被英军认为是一个坚强且可畏的阵地。

1841-1843年

沙角之战失败,炮台遭英军大肆破坏,只剩下基地。1843年,清政府下令修复虎门所有被毁炮台。

1856年

沙角炮台又遭厄运,再次被英军夷平。此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暇顾及防务,海防日渐荒废。

1883-1889年

沙角炮台扩建,先后修建了310处炮台,这些炮台依山排列,对着海面,形成规模庞大的沙角炮台防御体系,改变了原来沙角炮台孤立的旧貌,与同期修建的大角9台构成更为严密的防线。

沙角炮台现状

现在所说的沙角炮台,是指位于虎门海口东岸沙角山一带诸炮台旧址的总称。现存的旧址主要有沙角炮台门楼、濒海台、临高台、捕鱼台、仑山、旗山炮台等。

沙角炮台门楼

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办广东海防时,沙角炮台门楼在1884年,由兵部尚书彭玉麟题字、水师提督娄云庆主持修建。门楼高8.36米,门楼背后有一个阅兵点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濒海台

1885年,濒海台在被毁沙角炮台的旧址上改建而成。该台有3个用水泥、砂石、混凝土筑就的炮位,安放了3门大炮。濒海台扼守珠江出入口水道,兼扼三门口进入太平墟要冲,与第二道防线威远炮台遥相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高台

临高台在1885年建成,位于旗山山腰,由明台、暗室组成。炮巷深长,两侧有暗室,分别为弹药库和兵房。炮位用水泥、砂石、混凝土筑成,暗巷暗室用石砖叠砌。临高台所处地势比濒海台高,两台彼此相连,补充濒海台之不足,声威互壮,扼守相宜。现存临高台有露天炮位、暗道和弹药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捕鱼台

捕鱼台1883年始建,位于旗山东边的捕鱼山上。捕鱼台由前、后、左、右4台组成,一字排开,隐藏山中,为暗堡式炮台。穿山暗道为砖石砌墙,灰沙粉刷,水泥沙石铺地;暗台方木支撑盖顶,顶部拱圆。沙角诸炮台以捕鱼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台内有门楼一座,并设有兵房,围墙环绕,颇为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假期将近,前往游览沙角炮台的小伙伴们,可以聆听并感受炮台上的历史涛声。烽烟已经过去,但历史却不能忘记。站在沙角半岛新的发展起点上,沙角人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铭记英雄精神,继续勇敢逐梦前行!

来源:美好沙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