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当前新型智慧城市规划、投资、建设、运营、运维过程中影响全局性、持续性发展等问题,需要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基础支撑、融合创新、数据流动、建设运营、迭代升级、创新激励等方面的新思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可从新基建、新要素、新服务、新治理、新经济、新消费、新生态、新保障等八个方面着手。

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是党中央根据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性部署。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而是要适应数字时代新要求,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重塑城市运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模式,促进产城融合、人与环境和谐、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发展和治理水平。当前,智慧城市规划、投资、建设、运营、运维等过程中存在着组织推进体制机制不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困难、社会资源力量调动不足、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尚未深度融合等问题,影响了智慧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创新城市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推进路径。

一、新型智慧城市推进思路

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发展理念深刻地指引和影响着城市长期发展方向。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确保城市发展长远谋划、迭代升级、和谐共生、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设,建好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把提升大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彻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各领域,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产城融合和产用互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拓展新技术应用试验田建设,带动城市新科技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并以新科技产业试验壮大提升城市智慧化建设水平。

理顺传统体制机制,形成建设推进合力。体制机制建设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全的体制机制有利于高效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和生命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着眼长远,率先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确保持续发展。理顺政府和市场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自定位和角色分工,切实发挥好政府统筹规划作用和市场高效调节作用,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建、创新活跃、包容发展智慧城市推进格局。理顺网络、平台、系统、数据、安全等领域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基础资源、基础平台、共性应用等共建共享,促进互联互通和集约建设,确保网络、平台、系统、数据等领域安全全链条无缝管理。理顺不同类型项目工程投资、建设、运营、运维机制,切实发挥各类主体在统筹协调、资金投入、专业技术、运营经验等各自优势,促进项目最优化发展。

强化基础支撑保障,提高共性支撑能力。基础支撑是城市发展的共同需求,强化基础支撑保障有利于统筹规划和统建共享,有利于整合资源和集约建设,有利于业务快速开发和部署。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基础支撑保障建设,增强基础网络、共性平台、公共数据等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基础网络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数据中心、5G、物联网、车联网、电子政务网络等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统建共享、适度超前部署和持续迭代升级。增强共性平台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和流通交易、行业物联网统一接入、新技术创新试验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式、空间地理信息显示等共性平台建设,支撑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增强公共数据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城市部件等城市基础信息库的统建共享,完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建设,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深化技术融合创新,释放技术融合红利。推进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是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关键,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赋能作用,推进产业、服务、治理等全面创新。推动技术驱动服务创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应用,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手段,提供高效、精准、智能服务等能力。推动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创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安全生产、应急救灾、生态保护、疫情防控等领域应用,创新治理手段,提升态势感知、事前预警、协同联动、精准处置等能力。推动技术驱动产业创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市场营销等领域应用,推动产品、服务、业态等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水平。

推动数据高效流动,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数据是城市运行和发展的“红细胞”,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的指挥棒。构建高效的城市数据流通机制,有助于促进城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升城市和谐共生、创新发展和社会共治等能力。推进政务数据按需共享,加强政务数据梳理、目录建设、质量管理和动态更新等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共享交换平台和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政企数据高效对接,建立健全政府常态化采集获取企业数据的制度和手段建设,推进电子证照等公共信息向企业授权,提升政府治理辅助决策和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支撑能力。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加快推进数据确权,探索建立数据定价机制,加强数据交易市场规则体系建设,完善数据清洗、评估定价等市场配套服务,建立健全数据交易市场监管制度。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发挥各方专业优势。创新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充分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形成社会资本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针对纯公益类且无法商业化运作项目,由财政统一投资,委托专业公司开展智慧化建设和运维,并每年安排财政预算支持运维和升级改造。针对公益类且可以适度开展商业化运作项目,采取“资源换服务、授权运营、后项补贴、贴息贷款”等模式,遴选合适专业公司开展智慧化建设和运维。针对纯市场化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市场竞争规则,择优选取信誉好、专业能力强、本地化保障有力的市场主体推进建设和运营。

持续推进迭代升级,促进与时俱进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适应新需求新技术新消费等新发展形势,持续推进各方面迭代升级。持续推进基础网络、基础平台、基础系统、数据中心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满足业务发展对网络提速、存储扩容、性能提升等需求。持续推进共性功能组件的迭代升级,推进安全认证、数据处理、算法模型、显示展示等共性功能组件的统建共用和能力提升,提升业务应用建设支撑水平。持续推进各类业务应用迭代升级,按照新应用、新模式、新技术、新安全等需求,不断推进业务应用迭代升级,持续提升业务功能满足、用户服务体验提升、新技术应用深化、安全保障增强等能力。持续推进规章制度迭代升级,适应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变化,建立健全融合创新制度建设,加快完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规章制度,推进已有制度完善和修订升级,更好地促进技术应用、业务创新和管理提升。

构建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发展能级。创新是城市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城市发展活力的内在体现,要打造集聚资源推动创新的城市发展机制,形成人人创新、处处创新的城市发展推进环境。构建城市合伙人制度,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梦想共同体,推进城市平台化、市民创客化、合伙一体化,形成开放共享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注入群策群力。构建智慧城市创新试验田机制,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智慧城市场景中率先应用,促进技术产业创新。

二、新型智慧城市推进路径

超前部署新基建,抢占发展新赛道。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对应的新基建,不同历史时期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新基建。新基建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提档升级的先导力量,是产业变革和应用创新的先决条件。持续推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迭代升级,适度超前推进5G、物联网、高速光纤宽带、下一代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开放互联和智能管理,提升连接支撑能力。加快算力基础设施部署,推进政务、行业、园区等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提升先进算力保障能力,支撑政务基础设施统建共享、行业和园区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快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部署,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平台开放互联和能力迭代升级机制,支撑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交通、物流、能源、水利领域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态势实时感知、资源高效调度、管理智能控制等能力。

积极开发新要素,打造发展新利器。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时代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促进供求对接、重导价值流向、降低试错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要完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制机制保障,加快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全面释放数据要素推动创新发展潜能。加快推进城市数据底座建设,推动城市运行数据向城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汇聚,提升城市数据资源汇聚共享、统筹调度、综合开发等能力。加快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城市部件、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库和经济运行、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生态保护、应急管理等主题信息库,支持基础数据统建共享和跨部门业务数据实时流通。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和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化授权运营,规范企业数据流通交易,提升对社会治理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数据支撑能力。持续深化数据在经济调节、社会治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领域应用,促进监管治理、信息服务和产业发展等业态创新。

创新发展新服务,提升发展新体验。适应社会消费需求变革,拓展和创新政务、公共、商业、便民等领域服务渠道和模式,推进在线化和智能化服务,促进服务便民、均等、包容、普惠。持续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政务流程,推进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即时结办”等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智能服务能力。持续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智能化发展,推进“互联网+服务”,拓展线上线下智能化服务渠道和网点,完善数字无障碍服务,促进服务均等、普惠、包容发展。鼓励和支持商贸、便民等领域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创新服务业态,完善线下配套,推进线上线下协同。

加速推进新治理,构建发展新秩序。适应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变革,变革和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在线治理、精准治理、数据治理和超前治理能力。加快城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整合城管、交通、环保、应急、治安、维稳等部门线上线上资源,促进线下资源共享、线上流程协同联动,提升跨层级、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推进监管数据无缝实时流动,完善跨部门业务监管衔接机制,提升在线应急、事中监管、协同监管等能力。提升政府大数据支撑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政务大数据汇聚共享和政企大数据融合对接,充分融合政务、社会、企业等数据深化政府履职应用创新,提升超前研判、精准治理和深度治理能力。推进经济运行监测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园区、企业发展数据汇聚,提升产业发展洞察、园区运行监测、招商引资服务、重大项目管理、涉企服务等能力。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善政、便民、兴业”等需求,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政府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为契机,培育本地生产生活性数字服务业。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机遇,构建新技术创新应用试验田机制,加大新技术创新试验应用,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扶持保障机制,推动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培育本地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为契机,培育和吸引数字服务龙头企业落地发展,带动中小型企业入驻,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做大做强数字产业。围绕未来城市发展问题,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颠覆性技术研究,抢先布局新技术新产业。

培育壮大新消费,打造发展新引擎。打造新消费是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获得感和体验感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消费提档升级。加强新技术在零售、教育、医疗、文化、社区、养老等领域应用,促进各类消费内容提质、消费模式丰富、消费渠道多样化。推进人工智能、VR、元宇宙等技术与城市大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融合,大力发展“人工智能+”“VR+”“元宇宙+”等各种虚拟消费、无接触消费,提升消费品质体验,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协力构建新生态,形成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智慧城市产业、投资和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投资、创新高效协同联动,是推进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技术产业生态,培育基础设施、基础资源、共性平台、行业应用、数据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等方面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运营商,打造贯穿网络、平台、应用、服务、数据、标准、安全等全链条的信息服务产业链条。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生态,探索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创造风险投资与商业信贷、股票与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投融资政策环境。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创业生态,以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为试验田,积极支持本地创新创业项目应用,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次孵化体系。

加快完善新保障,筑牢发展新护盾。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创新政企合作、授权运营、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投资、政府基金等相关领域机制保障,强化机制创新,构建起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政策保障机制。完善网络安全保障,重点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多网融合、大型网络平台、互联系统、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网络安全保障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增强技术防范能力。完善数据安全保障,加强大数据中心、重点信息系统、重要网络平台等领域数据安全保障,规范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授权运营、开发利用,以及企业数据流通交易等行为,促进数据合规利用。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历史性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发展提档升级的重要路径,是落实“四化同步”的内在要求,是数字化时代建设人民满意型城市的必然要求,需要以新思维、新路径和新机制加快推进建设。

本文发表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2022年5月刊总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