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到来,锡城200名孩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一间属于自己的“梦想小屋”。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后焕然一新的一桌一椅、一床一柜、一灯一帘,都满载着全市各级团组织及社会各界对困境青少年的深情与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在去年完成首批150间“梦想小屋”的基础上,今年无锡团市委、市希望办持续助力“微幸福”民生工程实施,深化“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完善“‘锡’望点亮梦想”关爱服务体系,帮助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全市各板块的200间“梦想小屋”已顺利完工,预计8月底前将完成全年245间的建设计划。

焕然一新的小屋

让梦想照进现实

1、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桌

“由于家庭的变故,小安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水秀社区团支书陈宇涛告诉记者,去年,小安的奶奶因病过世,小安“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他也从来不提”。无独有偶,家住太康新村的小森和外公、外婆、妈妈、舅舅5个人,长期挤在一间狭小、局促的房子里生活。因家里多人患有智力或精神残疾,小森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每天总是在小饭桌上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复习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在了解到两名困境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后,河埒街道团工委第一时间将材料整理上报,为他们申请“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街道、社区团组织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按标准对顶面、墙面、地面进行施工改造,定制配备床、书桌、衣柜、窗帘、台灯、小书架等家具和生活用品)和“四必须、四保证”(必须逐一入户摸排,保证最困难的孩子得到帮扶;必须落实一户一策,保证尊重每个孩子的改造意愿;必须严格把控过程,保证每个小屋质量标准过硬;必须逐一验收跟踪,保证把好事办好、实事落实)的建设要求,努力实现孩子心中的“梦想小屋”。此外,还通过社会组织向爱心企业募集到了床上用品、燃气热水器和油烟机等生活用品。

亮堂的客厅、温馨的小床、整洁的书柜……焕然一新的小屋不仅给小森和小安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这两个家庭投进了一束明亮温暖的光。

“量身定制”的电动窗帘

在“梦想小屋”的改造过程中,除了对小屋的舒适度、安全性、实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还融入了更多个性化需求。在改造胡埭镇的小马家时,为了方便身患残疾的小马生活、学习,特别安装了电动窗帘、可推拉式床上书桌、落地床头灯、床边扶手等。

父母离异后,小马就跟着父亲生活,因重度残疾出行只能依靠轮椅。“朝北房间采光不足,进门是一张床,床左边的柜子上堆满了衣服和杂物。另一侧靠窗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柜,上面放满了日用品,还积了一层灰。目之所及都是东西,几乎没有踏脚的地方。”胡埭镇团委副书记华玥雯回忆起今年年初第一次上门时的情景,唏嘘不已。在和小马深入交谈后得知,并不是小姑娘不爱干净,而是因为她的轮椅没法进入房间,够不着高处就只得把衣物堆在衣柜、电视柜上,久而久之变成了乱糟糟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那挽着结的窗帘晚上要怎么拉上?小马说因为够不着,所以睡觉时不拉窗帘,天亮得早就醒得早。华玥雯听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把窗帘换成电动的,哪怕超过预算也得换。“衣柜是小马提出来想换的,房间的色调也是她自己选的。”在和小马详细沟通后,胡埭镇团委精心设计了改造方案,还为小马定制了符合她轮椅高度的衣柜,又为她定做了一个可推拉式的床上书桌。房间改造一新后,小马开心不已,还邀请了好友来家里住。

房间的灯光明亮起来

“房间的灯很亮,地板全换新了,门也换了新的,看上去比以前漂亮了很多。不光如此,你们还帮我换了一张床,搭配了床头柜。我现在真的爱上了我的房间。”

浩浩用一封充满感恩的信来回应羊尖镇团委、政协羊尖工委和社会各界对他的关心。他还在信中写道:“团干部姐姐问我有没有加入共青团了,我有在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入团积极分子……”原来,小屋改造资金超出了预算,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羊尖工委政协委员们纷纷捐款助力,并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梦想改造+”关爱计划。

这样的爱心一直在涌动,结对帮扶力量也在不断升级。据统计,自去年无锡团市委、市希望办发起“梦想改造+”关爱计划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募集资金已超500万元。目前,已有来自各行各业的50多家爱心单位(组织)和800多名“爱心家长”参与其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小屋认建(捐)、物资捐赠等,帮助困境青少年改善居住环境、学习生活空间,为他们持续提供精准贴心的关爱服务。

“梦想改造+”关爱计划

动态

帮扶范围扩大 改造标准升级

“梦想小屋”的建设正是全社会帮扶体系逐步完善的缩影。据了解,今年我市的“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扩大了帮扶范围,关爱对象包括全市6-16周岁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中单亲、父母离异、直系亲属及本人重病重残等监护缺失困境青少年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及有特殊困难的散居孤儿,农村低收入家庭留守青少年等为重点的困境青少年群体。

团市委学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扩大帮扶范围外,小屋计划也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升级。针对符合小屋改造条件的帮扶对象实施“小屋改造计划”,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的要求,建设1间“梦想小屋”;针对不符合小屋改造条件的帮扶对象,则实施“小屋焕新计划”,按照“六物到位”要求,布置1间“温馨小屋”,实现帮扶全覆盖。所有“梦想小屋”在改造中都充分尊重孩子们的需求,“一比一”还原他们对“梦想小屋”的憧憬与期盼。

各级团委还将以“梦想小屋”为纽,以常态结对关爱为带,构建“1+3+6”特色服务体系,除建设1间“梦想小屋”外,还将落实“一对一结对、月常态走访、季集中关爱”3项结对机制,开展心理课堂、爱心暑托班、实现微心愿、暖冬行动、悦读计划、爱的回音等6个常态关爱项目,为“事实孤儿”提供精准链式、持续贴心服务,形成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有机结合的帮扶模式,帮助他们实现从“焕新小屋”到“焕新生活”再到“焕新精神”的转变,追寻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