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风尚——悬蒲插艾又端阳

端午节是中国传承悠久的“卫生防疫节”。祈福求安,祛病避灾是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诸多端午风尚的主要目的。不论是贫苦人家,还是富庶高门,都会为过端午做精心准备。首先从门庭的装饰开始,“几家门巷插青蒲”;“艾人绕户衫长短,茧虎当檐须有无”;“沿门端午贴灵符”。将蒲剑、艾人、茧虎、灵符悬挂在门楹两边,屋舍四围,以避“五毒”和瘟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天津静海区乡村用艾草、葫芦等装点门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天津静海区乡村端午节用艾草等装点门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天津静海区乡村在大集上售卖端午挂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天津城区巧妇手工制作的褡裢

“小小荷包缀腋边,彩丝为穗色新鲜。相逢稚子嘻嘻笑,争说灾星免一年。”腋边悬着粽子形状的香囊,脚腕缠着五色丝线编成的“长命缕”,孩童们被大人们打扮得尤为俏皮可爱,期待以此免除一年的灾厄。“儿女襟前缕,家人帐里花”,屋内“悬起‘朱砂判子’图”(即钟馗图),在桌案瓶中、床幔帐里装点榴花、蜀葵等五月时令花卉。“杏红衫子衬身妍,插鬓榴花红欲燃”,旧时天津从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五为女儿节,出嫁的女儿着红色盛装,归宁省亲,大多还会把石榴花插在鬓角,烘托姣好白皙的面庞。“检点盘飱惟角黍”,角黍:三角形状,内盛黏米,即现代人惯称的粽子。粽子是端午节食单的核心,街坊邻里,亲朋好友间互相馈赠,增进情谊。“冰盘剥角黍,珠酒沁丹砂”,除了食用粽子之外,饮用菖蒲酒、雄黄酒、朱砂酒也是端午节非常重要的俗例,“独酌菖蒲酒几瓯,倚南窗下看红榴”,“紫椹朱樱佳节酒,铜琶铁板雅人歌”,家中自斟与宴会畅饮都是一种意境,同样是端午美酒,滋味是否相似就不得而知了。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天津大直沽的天妃宫(即海神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一时间“海庙聚万人,喧声闻数里”。由于天津是河海通津的水陆码头,祈求水程往来平安是百姓最普遍、最基本的需求,海神崇拜的信仰根植于心底,从而达到了集体无意识的状态,正如:“岸阔危楼迥,争博赛海神。痴邪一巫语,感动几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五月盛开的花卉——蜀葵

“鱼龙看昼舞”,铙鼓竞中流,端午龙舟竞渡是一场规模宏大的表演,府县官员、千万百姓都来到三岔河口望海楼附近的海河两岸观赏。赛龙舟是一场非常有仪式感的“战斗”,“都上龙舟戴虎符”,很多村落的青壮男丁都虎符缠臂,英姿勃发,登舟参赛。“两岸犀甲军,排空助遥势”,岸边列阵的带甲勇士,助威呐喊,使气氛达到高潮。有时候,赛龙舟时候遇到风雨大作,“定有蛟龙争角黍,一天风打浪头高”,传说是因为司风掌雨的真龙,为了争夺人间美味粽子,你争我夺,而形成的气象,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七十二沽人竞渡,渔郎自唱打鱼歌”,年近六旬的天津诗人龙震,没有随家人一起参加龙舟竞渡,而是选择在家里安静的度过端午佳节,河中断续传来的歌声更是带来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