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闲情——寻芳喜值悬蒲节

端午节,是官员们休沐之日。时任赵州知州的陈钟祥约三位同僚,泛舟天津南运河。“杨柳青青望正赊,何须照眼问榴花”,与大多数诗人不同,陈钟祥更加喜爱运河两岸的青青杨柳。“尚有艾旗能却敌,谁将蒲剑为驱邪”,此诗写于咸丰七年(1857年),正值朝廷内忧外患之际,陈钟祥刚刚巡视大沽口炮台不久,炮台就像“艾旗”,虽然威武雄壮,但只可做防御之用,倘若没有猛将“手持利剑”,主动出击,就不能彻底铲除外夷的威胁。

端午节,是文人雅士们举办诗酒盛会的良辰。雍正、乾隆时期,盐商查日乾、查为仁父子修筑的水西庄是天津的人文渊薮。百年来,园址逐渐荒废,但其始终是天津乃至全国文人们追思遣怀的圣地。道光九年(1829年)端午节,天津文人组织梅花诗社在刚刚修葺完成的水西庄举办诗会。参会者十六人,沿着南运河载酒而来,“樱桃酿熟好携尊,杨柳路遥同击楫。近城数里短长堤,指点山庄号水西”。题诗者十三人,有“中流何喧轰,士女纷若蚁(村人以小船缚纸龙头,号龙舟,观者如堵)”,“榴花红处泼香醅”,“榴红照眼,悬门蒲绿,点染天中节”,“雨后寒生五月秋,水西载酒继风流”等诗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记录端午水西庄唱和雅集的诗集一页(天津图书馆馆藏《沽上梅花诗社存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以水西庄为原型修建的水西公园景致:数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水西公园数帆台上瞰天津

文人在端午宴会中除了的诗词唱和之外,还会设置些考验技艺的小游戏。“翦蒲从避恶,射黍且娱宾”。宾客们来到水边,亲自剪下蒲草,驱逐邪祟;用小角弓,配小羽箭,射角黍(粽子),射中,即得彩头。

端午节是闺中女儿难得的可以出游的时节,她们三五为伴,乘着画舫,沿河游赏,“越罗吴锦色相乱,桂棹兰桡影乍齐”,五彩斑斓的衣衫,雕梁画栋的游船,成为海河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端午烦忧——蒲觞酌罢自逡巡

和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贫苦人家年关难过一样,端午佳节也是“一道坎”。“儿告塾师催馆谷,妻烦邻老买罗衣”,生活在康乾盛世的天津诗人金玉冈,虽生于盐商之家,但其把家产给了弟弟,自己安贫乐道。古代私塾的学资,主要有一年交一次、两次(端午、中秋)、三次(端午、中秋、春节)之例。端午节不但要交粮食作为学费,还要给先生送上节礼,以表对师者的敬重。金玉冈家生活拮据,妻子只能去找邻居买些便宜的估衣,作为夏季的衣衫,实在是交不齐儿子私塾的学资,只好“浇愁且自谋蒲酒,避债无妨闭竹扉”。

贫户尚可借酒浇愁,聊以自慰;紧闭柴扉,躲避债主。商家如果遇到经营惨淡的年景,交不齐税款,可能会有牢狱之灾。“五月初旬是奏销,商家疲累欲潜逃。”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天津的奏销钱粮的造册(相当于今日的税收会计报表)限五月抵达户部。此时临近端午佳节,商家却要为筹集钱粮税款所累,疲惫不堪。甚至有些商家不堪重负,逃至异乡,躲避官府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