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无锡夏粮开启规模化收割,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在手,离不开机械化的科技助力。今年,作物抢收、秸秆处理、产地烘干作业“一条龙”式开展,紧锣密鼓的小麦抢收和水稻插秧同时进行,其中,“无人化”的全流程大田种管方式,别开生面……随着智慧农机以及各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昔日的“汗水农业”正变为高效高产的现代“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耕、种、管、收” 无人化农机集群式上线

过去抬头看天,如今握好手中遥控。像打游戏一样操控现代新型农机,方正的田垄间,不少无人收割机抢抓天时来回奔忙。仔细一看,穿着防晒服的“农机手”中竟然还有年轻女生。26日上午,记者在太湖水稻园看到,轮种小麦的金色田野里,一名女机手正熟练操控手中的手柄,指挥新款“沃得”无人收割机来回收割,得心应手。

无人收割机“突突突”走过,麦田里的麦茬被整齐割下,秸秆也被顺势打碎成为下田的天然有机肥料,昔日的“焚烧秸秆”,无有影踪。“这个农机没有方向盘,工作的路线是预先设定好的,只要在需要重点加强的地方和需要特别处理的时候做出操控就好了。”女机手当天的工作内容是完成50亩麦田的收割。除了收割,接下来的无人犁地、无人插秧,她操作起来也是一把好手。在持证上岗之前,她和同事们参与了有关培训与考核。以无人收割机来说,需要考核的不仅有速度、操作熟练程度、作业效率、损失率、割茬高度,以及有无漏收等具体详细的指标。

无锡稻麦综合示范基地,新培训的五六名年轻农机手正在抓紧准备全市农机手现场大比武,现场比试操作无人收割机和无人插秧机、无人拖拉机等新型农机,涵盖了“耕、种、管、收”四个环节。一名95后的小伙子说:“每种农机的操控方式和原理是不同的,需要一一研究和适应。这两天每天下地实际操作机械,田里转几圈,练好手艺!”

从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到,目前联适、华测、丰疆三家全国无人机领域的龙头企业参与了该市无人化农场的系列改造项目,通过改造辅助自动驾驶设备,一大批“技改”后的无人化农机集群式上线。从今年开始,无人化农机实机操作展示、农场现场“打擂”将成为无锡未来数年的数字化科技PK新常态,促进这些设备厂商和使用终端的技术进步和深度融合。

据悉,今年是传统农机的淘汰年,一批智能、绿色的新型环保低碳农机全新上线,包括无人植保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无人拖拉机、无人灌溉设备等,各类新技术、新装备的培训考核体系随之不断更新,无锡高效农业的转型升级呈“加速度”推进,全线“无人化”农业生产流程令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赋能 天时因素制约降到低程度

“农情苗情一表在线,实时更新,这可是我们最靠谱的‘田保姆’。”在无锡稻麦综合示范基地锡山区锡北镇的一处大田,太湖水稻园的负责人蒋珑告诉记者,各项农事工作早部署、早行动,今年夏粮的稳产、增产、高产已经实现。据介绍,所有和农情有关的数据信息,包括天气、土壤墒情、水分、肥力、虫害等情况,借由物联网整合成一目了然的数字图,出现在田野的显示屏上,也出现在办公室电脑和农技员们的手机客户端上。

无锡的夏收主要作物是冬小麦和油菜。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农技人员们主要忙于水稻育秧和农机库的维修、保养。在小麦田的前方,一大片水稻田正在提前浇灌,一个个“青蛙”形的精准喷水口,汩汩冒出清水,当水田渐满时,喷水的速率会自动下降;头顶,数架“大疆”无人植保机在低空逡巡,施肥、播洒农药全靠这些无人机。随着不断的技术迭代,植保机的载重能力不断突破瓶颈,新型的无人植保机每台能搭载50公斤的药用物资。无人机作业力度精准、施力均匀、节肥环保,特别受到种田大户的青睐。短短一个小时,一片50亩的大田就能撒完。过去,一个手法熟练的老农人工作一整天也干不了10亩地。

在无锡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承担了全无锡新型、绿色农机的试验、技术推广和应用等工作。在农机库现场,前几日零星收割小麦时恰逢雨水,这在传统的收获季是不能作业的,但现在通过大型烘干设备和场地,对机械化作业收获的粮食颗粒们再次加工,轻松解决了天时因素的制约,做到颗粒归仓。

从羊尖镇严家桥丰产方等大田现场了解到,擅于传统方式种地的老农机手们也在不断学习使用各类电子信息技术手段,遇到种养难题和虫害等,已经习惯于“在线问诊”农技专家,不仅是老练的机械手,也是手持平板或手机操控农具、获取信息的“智慧农人”。

随着农用自动化机械的逐渐普及,新农机、新技术不断升级、推广,广大农民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深耕深松、播种、收割等“一条龙”作业,推动农业生产由“汗水农业”朝着产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农业”加速转变。行走在无锡广袤的田野上, 一件件科技新事勾勒出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画面,“汗水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