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锡市百万老人乐享“家门口”的助餐服务,是无锡市党委政府回应千家万户“热望”的惠民之策、暖心之举。日前,作为全市“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和“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重要攻坚项目,无锡市“锡心香伴”惠老助餐攻坚行动力举频出——今年年内,全市将新建及提升改建区域性助餐中心15家,实现街道(镇)区域性助餐中心建设“全覆盖”;在惠山区试点建设“老年人助餐服务综合示范区”,实现老年人助餐配餐全区域、全城乡覆盖;对年内验收通过的助餐中心统一加挂“锡心养”标识,打造无锡养老服务“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市“锡心香伴”惠老助餐攻坚行动暨惠山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综合示范区”活动启动仪式

无锡市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21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6.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44%;8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数21.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6%。面广量大的老年群体,对“家门口”的助餐服务提出迫切需求。我市从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建有街道(镇)区域性助餐中心96个,社区(村)助餐服务点500余个,日均可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2.7万余人次。在提供基本助餐服务基础上,市民政局聚焦老年群体益发多层次、多样化助餐需求,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全力推进“锡心香伴”惠老助餐攻坚行动,打造锡城惠老助餐服务“升级版”。一是多元“建”。按照“区域性助餐中心+社区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邻里互助”服务模式,构建多层次配餐、就餐、送餐助餐网络;组建全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送餐队伍,鼓励党员、爱心组织、低龄健康老人等参与助餐志愿服务,不断完善服务、配送“两张网”。二是暖心“补”。以“供需并补”思路,鼓励各地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企业让利、街(镇)支持、社会捐赠”的老年助餐补贴机制,适当提标扩面,促进助餐服务良性运营。三是智慧“助”。突出科技赋能,深化人脸识别、自动点餐、语音播报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拓宽站点就餐、代客下单、依托社会化平台线上订餐等渠道,让身边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四是严格“管”。强化信息采集管理,建立实时数据采集,做到全程留痕、数据可追溯,并与市、区智慧养老平台数据互联共享,确保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坚决守住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老人及家庭最为关心的餐饮品质问题,市民政局还从四个方面严把“准入关口”:在硬件条件上,要求区域性助餐中心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0平方米,有固定的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场所,用餐场所应配备无障碍设施;在服务资质上,要求供餐者在本市范围内具有餐饮服务经营资质,引入社会餐饮企业的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在服务规模上,要求达到每餐配送餐能力100人以上、可一次提供集中用餐30人以上或具有5个以上的社区集中就餐点,日均服务量达50人次以上;在服务质量上,要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统一标识、统一食材采购、统一配送工具、统一工作服装,菜谱和价格上墙公示,收费上“保本微利”,体现公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全面提升“示范效应”,该市在惠山区同步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施“惠爱中央厨房、爱心餐厅”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内,将在惠山区新建6个惠爱中央厨房、配套新建40个爱心餐厅、增设49个助餐点;同时,聚焦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及60周岁以上五类人群,构建“一厨多点”全区助餐服务网络体系,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圈,实现全区114个村(社区)全覆盖、2.1万老年群体全普惠。在助餐机制上,将通过统一视觉形象、统一硬件设施、统一膳食标准、统一食材采购、统一烹饪操作、统一安全检测、统一物流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等“八个统一”举措,做到助餐服务全保障、食品安全全兜底,并形成经验向全市总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