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新京报客户端发了一篇文章《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随后,郑州本地的大河财立方、惠济发布等媒体和官方平台纷纷转载,喜迎“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的欢乐气氛,立马在郑州人的朋友圈里烘托起来。
但经查,这篇文章只是在新京报新媒体端发布,并没有在其纸质版刊出,而文章中关于“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的立论,完全就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
该文谈到,“相比去年8月,今年5月郑州市全员核酸检测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13.72万,首破1300万。”
而这个1300万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呢?文中给出了这样的论述: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5月6日郑州市全员核酸检测数据披露,共检测1304.99万人(含航空港区)。较2021年8月郑州市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1238.63万人,增加66.36万人;较2022年1月郑州市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1188.89万人,增加116.1万人。结合大数据分析,加上节前已经离郑的约47.36万人,目前常住郑州的人口约1352.35万。”
显然,为了高调的宣称“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该文犯了很严重的概念错误和逻辑混乱。
首先,5月5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是,“进行的第3轮全市区域检测,共检测1293.15万人次(含航空港区)”。
不知道该记者“1304.99万人”的数字,到底来源于哪个权威渠道?郑州历次关于核酸检测的数据,都是公布的人次,不是人数。该记者莫不是连“人次”和“人数”都分不清吧?
其次,文中称结合大数据分析,用并未被证实的核酸检测人数(1304.99万人),加上节前离郑的人数(47.36万人),得出目前郑州常住人口(1352.35万)的结论(1304.99+47.36=1352.35),更是荒谬。
你了解“常住人口”的定义和统计方法吗?就随便的加来加去,还去加上节前已经离郑的人……
本文还拉来了专家站台: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谷建全表示:“全员核酸检测,是对一座城市人口数量摸底的一种有效方式。数字显示,郑州人口超过了1300万,这对一座城市来讲,是好消息。说明郑州人口虹吸效应进一步显现,城市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这专家还挺严谨,没有用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的概念,只是说了人口超过。
1300万这个数字到底是谁先提出的?有据可查的是,在5月5日那场发布会上,发言人石大东动情的谈到,“郑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近100年前的“二七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奉献宽容的“二七精神”早已融入近1300万每一位郑州人的血脉,每一位市民都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战斗员。”
而新京报这篇《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背后的密码是什么?》,其实重点是在讲背后的密码。
全文大篇幅的在讲郑州的优势,这不难从后文的小标题看出:交通枢纽优势凸显,“米”字高铁进入倒计时;主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完备产业链;出台十条“青年人才新政”,再启“人才争夺战”;着力打造四大“高地”,提供“干事”大舞台;有温度,向上向善力量彰显城市大爱;有厚度,城市故事有着太多“第一”;有高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有希望,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新期待……
明眼人和圈内人很容易判断,这就是一篇宣传稿件,谈不上什么调查、采访、论证、分析。
所以,关于“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的论调,你看看就得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统计是怎么得来的?常住人口的数据是由哪个部门权威发布的、什么时候发布的?
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常住人口是国际上进行人口统计、发布人口数据时通用的总人口指标口径。
在我国,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人口:一是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二是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三是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请注意,只有在某地区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才能叫常住人口。那些动辄说郑州常住人口达到多少的人,请问你统计口径中,这半年的时间范围,是从哪年哪月到几几年几月?
另外,常住人口是一个变量,在统计上经常采用期间末的数据来计算当期的数据,如月度人口通常是指月末那一天的人口数,年末常住人口是指当年最后一天的常住人口数。那些动辄说郑州常住人口达到多少的人,请问你采用的数据是哪个时间段的期末数据?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统计调查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在尾数逢“0”年份进行,普查数据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上发布。
二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在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调查数据在《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上发布。
三是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量约占总人口的1‰,除普查年份和1%人口调查抽样年份外,每年进行一次。
而笔者特意电话咨询了郑州市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全国的人口普查年份外,郑州会在每年9月组织人口调查的培训,11月1日开始进行入户抽样调查。
一般情况下,每年3月的《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会将上一年的数据公之于众。
这还不算完,上一级统计部门还会对郑州市发布的数据进行审核、修正。2022年5月24日,河南统计《2021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中提到,郑州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274.2万人。
所以,各媒体、自媒关于“郑州常住人口”事实的争论,可以休矣,2022年的年末数据,等2023年统计部门的公报吧!
统计部门也不会在年中发布任何官方数据,任何脱离人口统计调查之外,关于“郑州常住人口达到多少”的表述,都是不严谨的!
当然,对于“郑州常住人口”的数字,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但你首先要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这是公共说理的基础。
有人的观点是,郑州市常住人口突破了1300万;
也有人的观点是,郑州全市人口减少了200多万;
这都无可厚非,只要找出事实依据,进行逻辑自洽的论证分析,大家都可以讨论,进行公共说理。
在事实与逻辑面前,谁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明理的人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不赞成,把错误的观点说成是谣言。因为当今舆论环境下,“谣言”是个贬义色彩很浓、斗争意识很强的词,往往异见就成了谣言。但要知道,任何人的观点都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变成错误的观点,没有谁会掌握宇宙的终极真理。
但也不否认,那些编造事实的谣言,的确存在。针对这样的造谣、传谣,还是要严厉打击。
再说回郑州,大家讨论“郑州市常住人口”,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情绪。
有人认为郑州市常住人口变多的,言外之意,是自己看好这个城市的发展,认为郑州有潜力,能够继续坐享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
而断言郑州人口减少的,是因为确实看到了身边人的离去,看到了路边关门的门市,看到了空租的住宅,看到对某些政策不满的抱怨……
至于那个数字具体是多少,可能并不重要。
对那个数字在意的,可能只是某些以此为绩效考核指标的群体。
我想,他们也大可不必以此为考核指标,毕竟人口数据只是结果,不是目的。
如果我们郑州敢为人先,以“市民满意度”为考核指标,长期来看,何尝发愁人口会减少呢?谁不想在市民满意度高的城市生活、安家、居住呢?
在二维码、小程序与人脸识别充斥的大数据时代,“市民满意度”这个数据,从技术上讲,相信不难实现。
-END-
关于郑州常住人口,你咋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