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培训机构最怕什么?

是机构突然卷款跑路

还是产生纠纷后退费困难?

昨天上午,江南公证处、无锡仲裁委、无锡农商行与三家非学科培训机构签定协议,今后非学科培训费用将不再直接打入培训机构的账户,而是先存入公证处的提存账户,接受三家单位的监管。

去年,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

要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

要求对培训预收费

“应托管、尽托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方调研后

江南公证处决定试点

“公证提存+仲裁+科技赋能”

的新模式

“公证提存+仲裁+科技赋能”

江南公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简单来说,就是家长付费时,费用不再直接进入培训机构的账户,而是先存入公证处的提存账户。公证处则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确认机构履行合同义务后,这笔资金才会转入培训机构的账户,按照国家规定,这个时间是3个月。”

他说,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而纠纷发生后,退费难是家长抱怨最多的问题,如果通过法律诉讼,要经历漫长的诉讼期,即使胜诉,培训机构还可能拒不支付。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

江南公证处、无锡仲裁委、无锡农商行

联合试点这种监管新模式

这种模式具体是如何运行呢?

江南公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对预付款进行监管外,他们还会对培训机构管理是否规范进行监管,培训过程中应由培训老师通过课前、课后人脸识别的方式固定培训时间、地点、老师本人三个要素:“这样,机构有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授课,就能够一目了然。”此外,双方一旦发生纠纷,将立即由无锡仲裁委接手处置,并根据裁决结果由农商行划拨资金。

第一笔汇入提存账户的费用

昨天上午,伴随着签约,第一笔接受监管的费用进入了江南公证处的提存账户,这是来自市民许女士的一笔1800元的古筝培训费。据悉,这笔费用需在课程结束且双方无异议后,才会打入培训机构的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问

1、为何采取该模式?

这种模式看上去并不复杂,为何以往没有这样操作?这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存公证是该监管模式的核心,但教育培训费用是多频次、低金额的,公证部门远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为市民办理线下提存公证,而科技赋能使变线下公证为线上公证成了可能,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连线办理公证解决了这一难题。

2、发生纠纷怎么办?

课程上到一半不想上了,或者与机构产生了纠纷怎么办?新模式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无锡仲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固定培训过程中的证据并减少争议,该模式下会将电子合同、培训过程中的有关视频在区块链上存证,实现无法篡改,为日后仲裁快速解决争议创造了条件。

同时,这些证据均由公证部门监管,一旦发生纠纷,可以跳过双方质证阶段,由仲裁委根据现有证据直接出具裁决结果。比如,裁决培训机构退一半费用,公证处确认这个结果后,这部分费用将直接从提存账户上划拨给家长。这就能大大缩短纠纷解决的时间,快的话一周左右就能出具结果,还避免了培训机构拒不执行的问题。

3、培训机构怎么看?

当天参加签约仪式的是无锡地区较大的三家非学科教育培训机构,其中一家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教育培训行业内确实有部分机构是抱着“圈一笔钱”的目的,甚至是奔着非法集资目的来的,这些机构圈钱跑路后,给正规经营的机构留下的是一地鸡毛。新模式可以助力将这些“劣马”驱逐出行业,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