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春天以来的一场疫情“倒春寒”让经济遭遇空前挑战,叠加俄乌战争等“黑天鹅”事件,进一步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对任何行业而言,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尤其是汽车产业,受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巨大挑战: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到较大阻碍,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这也反映在具体的数据上,今年1-4月,汽车累计产销769万辆和769.1万辆,同比下降10.5%和12.1%。

正如硬币的两面,有危必有机。

对于广大市场主体而言,准确判断趋势、把握时代机遇,一样可以逆风前行。即便挑战当头,聚焦智能网联领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野蛮生长”,纷纷于近日交出一季度答卷,譬如,德赛集团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39.48%;中科创达一季度营业收入11.53亿元,同比增长45.8%

同样,位于上海的科技新锐企业博泰车联网发布的前四个月经营数据堪称亮眼。尽管三月以来,疫情对汽车产业在供应链物流、生产等多个方面造成较大困难,但博泰2022年1至4月的月平均产量较去年超出82.7%,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70%。

如同博泰一样,疫情期间,还有一大批如上海保隆汽车、上海安杰环保、南亚新材料等“专精特新”企业坚持闭环生产,抢抓时间,努力将疫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次疫情中,“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一方面,得益于这些企业多年以来,持续深耕行业,在行业内有较强的话语权。同时,这些企业有着更强的危机意识,能够提前预判风险、统筹布局。

就博泰而言,三年前便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创始人应宜伦任委员会主任,下设6个小组,分别是:芯片保供小组、客户认可小组、长线物料跟踪小组、物流应急小组、生产基地小组、驻外机动小组。两年多来时间,博泰在应宜伦的带领下迈过了武汉疫情,芯片荒和疫情零发阶段三道坎。“过去一年时间,没有一个客户是因为是博泰的原因而停产,至今为止芯片没有缺货,公司体系能力得到考验,也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应宜伦说。

整个4月,上海按下了暂停键,供应链成为最大的难题。博泰应急管理委员会为对抗不确定性,拿出兜底方案,比如自己建车队,两支物流车队都是博泰自己的车,自己的司机,在上海、南京、厦门、武汉和成都等区域内进行短程接驳和专车运送。此外,博泰与全国性的大物流公司加强合作,确保原材料及时到货,生产不断档。

正是时刻心存危机意识,保证了博泰一直处于稳定上升通道。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博泰已经实现营收超10亿的门槛,较2020年涨幅超50%。目前,博泰营收主要来源于智能座舱业务以及智能网联业务,客户覆盖包括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等豪华品牌车企。据透露,博泰目前签订订单额已突破150亿元。预计到2024年,能够实现超50亿的收入。从增速来看,未来三年,博泰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75%以上,每年净利润也将迎来成倍增长。长期来看,未来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提高,加上政策东风及行业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者认知增强等因素的加持,现有用户粘性将不断提升,潜客数量将不断增多,这些同样将为博泰带来新的营收增量。

诚然,“专精特新”企业在规模上无法与央企、国企比肩,但其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某一产品的细分区段,研发投入、创新能力领先同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就博泰而言,自成立以来,专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作为研发产出,其知识产权的申请跻身国内外领先行列。迄今,博泰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30%以上,已累计投入18亿元,且研发人员相比2016年增加近5倍,达1600人。作为研发成果,共产出知识产权6038项,其中专利5117件,成为国内汽车行业智能网联化发展的推动者——2009年全球第一个车联网通讯模块,全球第一个车规级智能操作系统;2010年全球第一个支持OTA的三屏一云平台;2011年全球第一个NLP车载语音产品;2012年国内首款车载智能导航平台;2013年全球第一个手机互联产品iVokaL;2016年建立业内第一代车联网大数据平台;2018年全球第一款基于NXP i.MX8QM的智能座舱软硬一体化方案;2019年为全球首款华为HiCar车型打造随身车联网系统……

同时,博泰车联网在智能化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制造等领域不断攻克一个个堡垒。智能座舱领域,为岚图、北汽新能源等客户提供智能座舱软、硬件一体化产品;针对红旗智联3.0项目开发智能座舱应用软件。此外,在语音解决方案具备技术全链路、数据全打通、场景全闭环等优势,手机车联网平台具备较强成本优势。

博泰在上海这片沃土中扎根,并在南京、武汉、深圳、沈阳、大连、长春、厦门等地进行全国布局,离不开上海方方面面的支持。

疫情之下,企业最吃紧的时刻,作为汽车供应链重要一环,在上海市相关部门和嘉定区关心和帮助下,博泰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的“白名单”。一条条指令从位于徐家汇美罗大厦的总部发送至位于全国各地分支机构,让疫情中的博泰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同时,疫情期间,上海金融机构尤其是上海银行一直对博泰的经营情况保持关注,根据企业经营需求,通过积极协调各项措施,包括增加授信额度、降低利息,给予贷款延期归还等,帮助公司解决相关困难。

从6月1日开始,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进一步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实做细为民解忧、助企纾困各项工作,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回归正常轨道。历经此轮两个多月的疫情,对于博泰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而言,依然面临诸如物流成本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利息、房租减免等现实需求,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这些企业可以轻装上阵、迎难而上。

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是当前全社会上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广大的市场主体而言,透过博泰等创新型企业在疫情之下的表现,对标自身发展,或者可以找寻未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