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 生代的太阳,点击右上方“关注”,给大家讲有趣的故事,分享我的读书感悟。

王羲之,字逸少。这个人有多厉害,我们上学时候背过的《兰亭集序》就是他写的,被誉为“天下第①行书”。他出生于东晋时期,琅琊王氏之后。

琅琊王氏,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那个王家,身份尊贵就不用说了,关键是,他长得好看。王羲之的妻子也是大家族出身,长得那也是非常漂亮的。

他们有七个儿子,其中,老二王凝之和老七王献之名气比较大,他们俩的感情史,在当时那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原因么,自然是两个人的婚姻都“不顺”。

从古到今人们谈论的点都没变,拿别人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特别是这种“豪门”家的“恩怨”,人们尤其喜欢。

《兰亭集序》

开头说了,王羲之的地位显赫,有王羲之和他妻子优良的基 因,他的儿子们一出生就带着“光环”,同样有着高门第、高颜值、高才华,简称三高。

条件好又怎样,感情还不是“不顺利”。只不过一个是真“不顺”,另一个却是装的。

王凝之与谢道韫

他们俩来自“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家”和“谢家”,两家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户,可谓是门当户对。

王凝之,字叔平,是王羲之的次子。书法方面小有成就,担任江州刺史,也算是功成名就。

与其他几个兄弟相比,他略显平庸,但与普通人相比,他仍然是佼佼者。与之相比,他妻子谢道韫的名气可是大很多了。

谢道韫是谢 安的侄女,谢道韫本人是集才情、样貌、身份地位于一体的“白富美”。

他们二人的结合那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天赐良缘应该十分恩爱才对。

但谢道韫不是这么想的。

《世说新语·贤媛》中记录了谢道韫回到娘家后,跟她的叔叔谢 安,抱怨王凝之的一段故事。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话说,谢道韫嫁给王凝之以后就一直看不上他,觉得他太平庸了,配不上自己。

她回到娘家的时候,满脸都写着四个大字“我不开心”。

谢 安是她叔叔,从小就特别疼爱这个侄女。

看到她不高兴就问她:“你嫁的老公,那可是王羲之的儿子,无论是才学还是人品都是上乘,这你还不满意?”(难不成想上天?)

谢道韫说:“他们王家人厉害,我们谢家也不差啊,我叔叔伯伯、哥哥弟弟们个个都是青年才俊,随便找一个出来都比我嫁的这个人强吧? ”

作为一个妻子,跟自己的亲叔叔这么抱怨自己的丈夫,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是什么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

谢道韫是个什么人?她可是大家闺秀,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才女,她会做这么缺心眼的事,一定是有原因的。

①如果她不满意,她就不会嫁给王凝之了,魏晋时期相对比较包容,没有像后来对女子那么多限 制。所以如果她不愿意,其实完全有可能不嫁。

即使是为了两家联姻,她也可以选择王羲之的其他儿子嫁。不一定非得嫁给王献之

②如果她真的不满意她是不会说的。在过去,和离没那么容易,特别是像王谢这样的大家族,根本就不会让子女和离。作为谢家的女儿她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如果她没有和离的打算,那么她已经嫁给王凝之了,夫妻就是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她那样说自己的丈夫,也是在贬低自己。

所以她那样说,不是对王凝之不满意,而是想借机抬高一下自己。王凝之很好,自己也不差。像王凝之那样条件的人,她都觉得不够,别人更没机会 。

③保护自己的婚姻。聪明如谢道韫,她早就感觉到危机了。像“王谢”这样的家族,在外人看来是风光无限,让人羡慕。

但对于当权者来说,这样大的家族一个就是巨大的威胁了,偏偏这两家还联姻了,真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如果要是让这两家和和美美,安然度日的话,当皇帝的晚上就该愁的睡不着觉了。

试想一下,两大家族的才子佳人凑在一起,夫妻感情又好、两个人的名声又好,多让人嫉妒呀,当皇帝的要是坐等这种事发生,那就奇了怪了。

有她说的那几句话,在外人看来都以为,谢道韫对王凝之很不满意,公开就说自己的丈夫哪里不好。

我为什么觉得谢道韫对王凝之应该是很满意的?

因为王凝之死后,她终生都没再嫁人。在魏晋的时候, 像她这样丧偶的,是鼓励再嫁的。

至于他们两个人关系到底如何,关起门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事实证明,谢道韫不光是有才,还有远见。

但她能看明白的事,未必人人都能看明白,她躲过了一劫,保住了自己的婚姻,但有人就躲不过了。

王献之和郗道茂

王献之和郗道茂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与他哥哥王凝之相比,王献之的才华更出众,长得更帅气,写的书法也更好,与他爹并称“二王”。

郗道茂,是王献之的原配妻子兼表姐。郗家也是有名的大家族。

他们两个的结合也是门当户对,才貌双全。

郗道茂和王献之

还有一点,他俩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感情特别好。

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总得来点意外的“惊喜”。

新安公主看上他了,非他不嫁,连他自断双腿,都不能让公主打消想嫁给他的念头,你说巧不巧。

公主当然不能嫁给别人做妾,皇帝不会同意,做大臣的也不能怠慢公主,无奈,只好休妻,迎娶公主。

明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公主可不可能只是单纯地看上王献之,非嫁他不可了?有可能,当公主的,多少有点任性,可以理解,人家愿意嫁谁就嫁谁。

除此之外呢?难不成天下没有别的男人了?非得嫁个有妇之夫?

我们普通人尚且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当公主的如此缺心眼,上赶着嫁有妇之夫,让人笑话,是皇帝教的么?还真是有可能。

如果公主不是“任性”,那她一定有别的目的。

清 汪圻《王献之书裙图》

其一,皇帝借王家势力。王家如日中天,与之结亲的都是大户人家,当皇帝的怎么能不忌惮呢?于是想把女儿嫁给王家,与王家结亲,有利于稳固朝政,给自己增添助力。

其二,借机敲打王家。皇帝在警告王家,你们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皇恩浩荡,让你们家娶谁就得娶谁,结了婚也得给我分开。

也是就是,你们过得太好,让当皇帝的很不高兴,所以给你们添点儿麻烦,让我开心一下。

其三,公主在王家是一种威慑和监视。皇帝的子女有几个能嫁给爱情的?大多是为了借势或者安抚。

王献之的条件是不错,但也不至于非他不嫁,尤其是这个人心有所属。公主会那么恋爱脑么?

即使她是恋爱脑,皇帝也不会同意的。除非就是皇帝安排的。

王献之《思恋帖》

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

王凝之失了“面子”,但谢道韫一生对他不离不弃。在王凝之遇难去世后,她也没有改嫁,史书上都称赞她“家中莫不严肃”。

王献之得了“面子”,谁都知道他娶了青梅竹马的表姐,两个人感情好得不得了,结果没几年二人就迫于无奈“生离”,一生都没有再见面。

王子敬①病笃,道家上章②,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③离 婚。”

在王献之重病,躺在床上的时候,有人问他这一生有什么遗憾?

王献之回答:“别的倒也没什么,跟郗道茂离 婚这是我这辈子唯①遗憾的事。”

夫妻感情好,这肯定是好事。但如果好到让他人都嫉妒,那就危险了。

日子还是要过给自己看的。

大家怎么看呢?

作者介绍:

我是新 生代的太阳,97年的打工人,下班时间进行创作分享,期待和大家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