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推选出了上千名开国将帅,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战功赫赫,光是上将就有55位。在新中国的创建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人民的功臣。但随着国家局势的逐步稳定,经济的慢慢复苏,他们中的一些人却犯下了难以弥补的过错。

这一时期在建国历史上被隐晦的称作“特殊时期”。在此期间,有很多党的重要领导干部、老同志、老党员,受到了不白之冤,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最终,造成这一动乱的成员全都受到了应有的制裁,其中就包括忠于林老总的黄永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近代中国革命范围广、影响深远,各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壮年数不胜数。这其中,涌现出了一些几乎全民皆兵的县城,且从中走出很多的开国将帅,比如说湖北黄安就是“将军县”之一。在距离此处不远的地方就是咸宁,这里就是黄永胜的家乡。在他出生后的第二年,国内就爆发了辛亥革命,此后国内的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几乎波及全国。

此时的他尚在牙牙学语,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将与红色政权产生怎样的交集与碰撞。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较清苦,父母希望他将来能够吃穿不愁,家财丰厚,于是就给他取名为“黄叙钱”。不过,这个名字并没有给他带来财运,17岁的他甚至吃不饱饭,只能跟着几个同乡去投军,只为能够吃上军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当时,他所加入的县团防局只是民团性质的,后来改为农民自卫军。八七会议后,我党作出重要决定,在湘鄂赣粤四个农民运动活跃的地区开展秋收起义。就这样,黄永胜跟随所在部队一路走上了井冈山,成为工农红军较早的一批革命党人,也被称作老红军。不到20岁的他血气方刚,作战勇敢,被组织上提拔为班长。

有一次,他巡逻时发现红四军军部附近围上来一股敌人,即刻带领全班战士英勇迎敌,最终将敌人消灭掉,保卫住了后方指挥机关的安全。因为这次出色的表现,他得到了党代表毛泽东的亲自会见。这是他有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表扬了他的机敏与勇敢,却在得知他的名字迟疑片刻,然后说“革命战士,怎么好只讲钱嘛!”

03

随后,毛主席就当场建议他改个名字,就叫黄永胜,意为常胜将军!黄永胜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他对自己的这个名字也很满意。因为此事,他对毛主席也是相当的敬重,直到晚年还在说,毛主席是党内无人可比的。或许是印证了毛主席对他的期待,也或许是他真的是打仗能手,从今往后他果真战无不胜,从未因为指挥失误导致吃败仗,这也是他一直比较骄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他在晋察冀军区担任分区司令员,是林老总麾下的一员虎将。抗战胜利后转战东北,先后担任过45军、43军的军长,后来还当上了兵团司令员,为解放东北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老上司林老总也是忠心耿耿,非常敬畏他的才能与品行。这是除了毛主席以外,他最敬畏的另一个上级。

04

建国后,他担任过广州军区司令员,抗美援朝期间的19兵团司令员,动乱时期被提拔到北京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委员等要职。黄永胜为人比较随和,也从不占国家和集体的便宜,唯一让人诟病的就是作风不检点问题。为此,林老总没少批评他,就连罗帅也痛斥他“不思悔改,还要不要脸了!”可以说,言辞很是犀利了。

时代的推动让很多身处其中的人身不由己,这位曾经的开国上将也因思想错误走上了与党和人民相异的道路,最终被撤销了所有职务和头衔,甚至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不久后,他因保外就医来到了青岛。在这里,他可以接受免费的医疗,组织上还按月给他发生活津贴。除此以外,他的两个儿子也在这里工作生活,儿孙们经常可以来看望并照顾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1983年4月,黄永胜因病去世,终年73岁。回顾他的人生之路,功过参半,最后的结果也算是合乎情理了。如今,他的子女们全都成家立业了,对于父亲也是比较尊敬的,毕竟他的前半生对国家、对人民是有功的。作为后人,我们也应该客观的评价前辈们,毕竟人无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