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的阶段,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成熟,心理上的疏导也同样的重要。很多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开始叛逆,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能够恰当合理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那么就会让孩子平稳的渡过这段成长道路上的迷茫,否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当今社会上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没有工作、远离社交,成天就窝在家里吃饭睡觉,或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界,一切生活开销还要依靠父母来提供。他们被称为“啃老族”。究竟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造就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孩子?或许我们能从35岁的“巨婴”潘杰身上看出一二,也警醒每一个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在我们这个国家,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远远超过了子女对父母的爱。古语常说“养儿防老”,但如今社会这种情况渐渐不再。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很多父母不但有能力养活自己,甚至还要贴补儿女。所谓的“养儿防老”,最多就是儿女能够多回家陪陪父母,如此对父母来说就相当知足了。对潘杰的父母来说,这样的希望也是奢侈。

潘杰是湖南人,今年35岁,是妥妥的80后。同龄人像他这么大的早已经成家立业,他却还在家里做个超级巨婴,每天靠着父母赚钱来养活自己,他则只负责打游戏,吃饭睡觉。面对如此没有责任心和担当的儿子,当父母的依然没有放弃,先后托人给他介绍了59个对象,盼着他成家后就能有所改变。结果呢,59个相亲对象都被他吓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别看潘杰像个“蛀虫”一样在家啃父母,脾气还大得很。父母稍有对他不满,他就大发雷霆,反倒像长辈训斥孩子一样训斥自己的父母,更有一次,他面对母亲的苦口婆心不知悔改,甚至动手殴打,以至于让母亲的手指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痛心的,痛恨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心疼这个可爱的母亲。其实,潘杰小时候也是很乖巧、听话的,也曾是父母的骄傲,老师口中的好学生。

在潘家,只有潘杰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将所有爱都给了他。尤其是潘妈妈,她以前在工厂里上班,为了不让儿子做留守儿童,就说服厂里的领导带着儿子一起去上班。好在潘杰小时候不调皮,每次都乖乖自己玩耍,等妈妈下班。厂里的阿姨们对这个懂事的孩子也都很喜欢。

03

自从上了小学,潘杰的成绩一直都非常优异,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深得老师的喜爱。这让潘妈妈更加的骄傲,对儿子也是有求必应。小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青春期的孩子们和孩童时期有了变化,同学们不再只关注于学习,也会一起聊天、交友,那些成绩好性格也乐观的孩子更受欢迎。相比之下,木讷的潘杰就有些自卑了。

潘妈妈也有点意识到了儿子的心理变化,但是她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她觉得这是所有孩子都会遇到的成长阶段。为了让儿子尽快开心起来,她就加倍的疼爱,甚至经常给儿子塞零花钱。潘杰也没有乱花钱,而是将妈妈给的零花钱都悄悄攒起来了,过年的时候给爸爸妈妈买礼物。这让潘妈妈更加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变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一切的改变都在初三的那个暑假。当时潘妈妈和丈夫都因为工作无法在家,就鼓励儿子多出去找同学玩。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潘杰每天都和同学泡在网吧里玩游戏,他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抒发情绪的途径,沉迷游戏难以自拔。上了高中以后,他控制不住还是经常跑网吧玩游戏,成绩下降得飞快。好在父母和老师都在规劝,让他安分了一段时间,好歹是考上了一所大专学校。

大学三年,是真正让他放飞自己的阶段。他借口要好好学习,让父母攒钱给自己买了一台电脑,没日没夜地窝在宿舍里打游戏。毕业后,他告诉父母不会出去工作。一开始,父母都以为他是不适应,结果这样的蜗居持续了整整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正值壮年的我们难免会有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但压力能让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像潘杰这样,沉醉在舒适的环境中不愿走出来承担责任,这和“蛀虫”有何分别?又如何面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家人?由此可见,作为家长要及早介入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味地纵容,否则必尝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