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天的富力似乎已成了5年前的万达,只是李思廉和王健林相比,差了那么点运气。

5年前富力接盘万达酒店时,估计想不到如今会是这样一个惨淡收场的局面。

近日,据市场上多家媒体报道,富力已于近期开始进行出售万达酒店的谈判,目前正在接洽的酒店项目大概在10个左右,单个价格在3~7亿之间。

时光回溯至2017年,万达以189.55亿元将73家酒店转让给富力,相比融创以336亿元收购万达13个文旅项目的价格,整整少了146.45亿元。

彼时将资产包甩卖给富力后,王健林还有些心痛:“放眼全球,这样低价的收购机会百年难遇!”

而另一头的李思廉则显得颇为开心:“通过合作,富力将进一步扩展旗下的酒店业务,增加优质的投资物业经营收益,实现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然而转眼一瞬,李思廉当初幻想的美好蓝图并未实现,富力已一步步在债务危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且到了不得不“断臂”自救的程度。

一买一卖,进出之间,是富力的对资金的深度渴望。

富力美元债触发违约

销售降幅已超行业大盘

花旗国际5月25日向富力地产美元债持有人发出的一份通知显示,富力未能在提取付息资金后的30天内及时为受托账户充值,因此触发了违约事件,这也意味着富力已经出现了实质性的债务违约。

据悉,该笔美元债为富力地产于2019年2月27日发行的GZRFPR 8.125 02/27/23(ISIN:XS1956133893),票息8.125%,规模为8.75亿美元,到期日为2023年2月27日。

花旗国际在通知中表示,在没有得到本金总额占多数持有人的书面通知或特别决议案指示的情况下,该机构没有义务对发行人或担保人提起诉讼以强制付款,或宣布债券立即到期应付。

据了解,目前富力地产存续的境内债券共有10只,规模达到161.65亿元。其中年内到期的债券有两笔,合计51.2亿元;另还有7笔合计规模为100.45亿元的债券将于2013年到期。

除此以外,富力地产还有存续的美元债9笔,规模合计41.85亿美元,当中2022年内到期两笔合计6.6亿美元。

债务高压下,富力地产已寻求债务展期。

3月30日,富力地产召开关于“16富力04”公司债的持有人会议,对包括展期方案、增信措施等在内的多项议案进行投票,最后该笔债务展期方案通过。

具体方案显示,“16富力04”拟展期一年,本金自到期日(2022年4月7日)起第3个月偿还15%,第6-11个月底各偿还10%,第12个月底(2023年4月7日)偿还剩余25%,利息则全额兑付。同时,富力还将质押位于苏州和南宁两个项目各自50%的股权予以增信,承诺“不逃废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富力地产另一笔2024年5月9日到期、规模4亿元的“19富力02”,在5月6日召开的《关于给予“19富力02”30日兑付宽限期的议案》中以75.13%的反对比例未获通过。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富力地产的借款总额共达1327亿元,净负债率123%。2022年内到期的借款约为583亿元,同期非限制现金余额约为63亿元(不包括148亿元限制现金),远无法覆盖债务。

此外,受疫情及行业下行持续带来的影响,今年以来,整个楼市行情依旧处于低温状态,富力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富力地产5月13日发布的2022年4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今年4月份,公司月内总销售收入共约42.7亿元,同比下降56%;销售面积达约2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45%。

2022年1-4月份,富力地产共实现总销售收入177.5亿元,同比下降55.9%;销售面积达约145.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2%。

对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1到4月房地产行业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同比下降29.5%。

即使在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富力的销售数字降幅,也远远超过了行业大盘。

债务紧逼,销售又无法及时“回血”,进退两难的富力地产只好选择“割肉”自救。

“割肉”速度加快

3至7亿元出售万达酒店

据一市财经不完全统计,2021年,富力地产先后通过转让股权、出售资产、大股东注资等形式,回笼了超过218亿元的资金。

其中包括:10月份李思廉出清了在线宽频大股东永升(亚洲)16%的持股;公司12月份将广州国际机场富力综合物流园股权以53亿元出售给黑石集团;同月又将富力物业以约100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碧桂园服务。

而在2022年,富力变卖资产的数量和频次更是增多加快。

先是3月份,将英国伦敦的房地产项目Vauxhall Square以7.96亿元人民币出售给远东发展,亏损约5.69亿元人民币。

后是4月份,又将另一项目Thames City以26.6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予中渝置地创始人张松桥,亏损约18.4亿港元。

5月5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又发布公告称,已在1月27日与富力及其子公司盈都解除花都区一宗住宅用地(花都中轴线八地块一)的土地出让合同,并于4月8日将公告送达盈都公司。

据了解,该地块为富力在2020年12月以11.2236亿元竞得,地块面积为65862平方米,折合楼面价约为10749元/平。

虽然该地块非富力主动放弃,但合约解约后,富力或有望收回前期支付的土地款,这对公司目前的资金情况来说无异于一小笔“甘露”。

公开资料显示,5月30日,富力地产又发布公告称,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海南航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0.01亿的代价,将海南首府项目出售予力量(秦皇岛)能源有限公司。

富力地产方面表示,上述出售事项使集团能够将其于目标物业的投资价值变现,并减少集团负债,且有利于集团降低资产负债率。根据目标物业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未经审核财务资料,估计富力地产将录得出售收益约1.31亿元。

不得不说,也就是曾经的巨头富力才能因旗下资产众多而撑得起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但是随着行业逐渐进入资产冷冻的状态,以及未来楼市复苏的不确定性,富力究竟能扛到几时还真是很难说。

纵观富力被摆上货架的资产,目前除了物业以外,公司其它项目多数处于“躺尸”状态。而在疫情之下,本就活得艰难的酒店业务更是几乎无人问津。

犹记在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富力管理层曾坦言:“富力地产当年接下了万达的酒店,但是后来疫情对酒店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且酒店属于重资产,导致富力债务很高。”

或许,这也是如今李思廉不得不挥泪甩卖那批万达酒店资产的原因。

现在再回顾2017那场世纪大交易,彼时万达四面楚歌,富力满场“捡漏”,而如今万达已经从容转型,富力却在负重难行。

兜兜转转中,今天的富力似乎已成了5年前的万达。

外部环境千变万化,李思廉和王健林之间,似乎也就是差了那么点运气。

未来资产升值空间是未知数

不过,“命悬一线”的富力地产,究竟能否靠万达这批资产纾困?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富力在接洽的酒店项目多处于二三线,从目前的行业情况下,这个售价或者资产的前景还是不错的,但是还要基于行业未来的走势来判断。”

同时,柏文喜认为,如果能够顺利出手这批酒店,换回来的现金在当下确实能稍微挽救一下富力,但是真正脱困还是要靠市场回暖以及行业复苏才可以,毕竟企业运营靠出售资产或者融资得来的现金只能进行一段时间的勉力维持。

不过优淘城总裁薛建雄指出,单个卖酒店实际对富力的现金流作用不大,除非能跟大型酒店集团合作,批量售出或者一次性入股几十上百亿。

并且他认为,如今的房地产行业资产都过重,商办、酒店、厂房以及三线以下城市的住宅己经严重供过于求,各家都急于出货,此外疫情之下酒店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所以富力要想顺利出售这些酒店,难度太大。“对于富力来说,现在只能说是多渠道、全方位硬着头皮出击。”他表示。

事实上,作为曾经的“华南五虎”之一,富力在过去也有许多“高光”时刻,不止在体量和盈利能力上一度碾压碧桂园和恒大,更是粤系房企中的“大哥大”。

不过在“五虎”齐进的后几年,由于富力在发展模式上过于保守,就逐步被甩在了队尾。

柏文喜指出:“当年富力试图奋力追赶的时候,正是内地房地产周转模式在去杠杆、降负债和控风险的目标之下实现转型的时候,而富力此时踏错了节奏,不但在继续高歌猛进地扩张,还吃下了运营现金流为负的万达77家高星级酒店。如此一来,就导致了富力的资金链严重承压。此外,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的急剧转淡更是让富力的流动性加剧恶化,以至于走到今天接连变卖资产的地步。”

薛建雄亦指出:“富力一直重资产、高负债,未来如果这批资产能够升值,公司就尚能顶住财务成本。如果资产无法升值,同时由于疫情下住宅无法大量销售,公司现金流就会慢慢断裂,再这样下去就是负资产被清算。”

截至6月2日收盘,富力地产(02777)报2.61港元,跌3.33%,市值97.94亿元。据了解,今日盘中该股曾跌超5%,低见2.56港元,逼近近五年半低点2.55港元。

也许,如果不是5年前那场蛇吞象般的大并购,富力不会走到如今这样的局面。而这场资本游戏如今走到终结,李思廉终究是输在了王健林手里。富力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一市财经将持续观察。

一市财经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