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苏州高新区众多企业仍然,订单满满,产线忙碌,营业额持续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疫情,这些企业何以逆势上扬?

引进高端装备

在双金实业有限公司,产线正在忙碌生产。公司总经理时晓东介绍,疫情期间,他们的生产运营几乎没有受到影响,4月销售额与去年同期持平,进入5月,订单需求更是呈量价齐升趋势,预计今年全年营业收入较去年增长1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的销售业绩背后,是双金实业对于高端装备的巨额投资。

苏州双金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和销售特种功能金属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日前,该公司突破疫情期间的重重困难,斥资近千万元,从海外引进一台生产“重器”——用于高效提升合金品质的VAR真空自耗炉。该设备联合原先花费1300万元引进的VIM炉等设备,使该公司具备了生产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超合金的硬件条件,订单需求随之纷至沓来。

推进技术革新

订单源源不断,客户排队催货,目前,苏州高新大乘低碳环保新材发展有限公司正为这个“幸福的烦恼”而忙碌着。苏高新大乘总经理许强介绍,公司一季度合同签订额同比增长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高新大乘是一家依托仿生智能科技,专注“油转水”低碳新材料的高科技公司。今年以来,他们已有5项发明专利顺利导入环保新材领域,另有70余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得到授权,在业内掀起了“大乘潮”。另外,该公司还参编《生态海绵碳纤(智能)模块系统应用技术导则》等多项国家、地方行业产品标准,产品先后通过新国标、SGS国际认证、RoHS欧盟环境及健康认证、CE欧盟安全检测等多项权威认证。

近日,该公司核心研发项目成功入选省工信厅发布的《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2022年)》中的高端新材料集群-关键核心技术。该项目采用了低碳生态的水性EAU“油转水”专利,通过近远红外、永磁、防腐、防水、隔热、防潮、防臭等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关产品不环保、耐久性差的难题。

加大研发投入

近日,纽威数控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实现净利润528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11%、189.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规模最大的数控机床制造企业,纽威数控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7400万元,今年更是继续加大了研发投入。

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为纽威数控带来7大系列200多种型号的产品,实现了高档数控机床的“中国创造”,部分产品性能已完全能替代进口。目前,纽威数控已发展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金属切削机床生产企业。占据“工业母机”龙头地位后,该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工程机械、自动化装备等行业,在疫情下也取得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高增长。

政府纾困惠企

不只是上述企业,4月份,高新区众多龙头企业由于订单增加、原料库存维持较好,以及行业供应链较短等因素,都取得逆势增长。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始终保持连续生产,1-4月累计实现产值1087.73亿元,同比增长2.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新区经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济的平稳运行,得益于高新区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更大力度加强企业服务保障,大力落实纾困惠企各项政策。

加强企业全面走访

强化企业挂钩走访和精准服务,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复工复产、用电用能、用工稳岗、订单市场等各类需求诉求,全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稳产满产、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复产复市。

强化供应链疏通

持续发挥好“全链通”“苏链通”“苏商通”等平台作用,强化跨区域、多部门协调机制,组织产业链各环节协作,积极打通堵点断点问题,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提升复工复产效能。同时,鼓励企业强化进口替代功能,进一步促进企业产业链本地化,为本地企业创造更多订单需求。

加大对外通路拓宽

及时梳理摸排企业港口、机场物流需求,归集区内国际海运物流转运太仓港和禄口机场国际空运转运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对外运力困难。同时,持续扩大提升中欧班列、东南亚卡航等现有通路能级,全力保障外贸进出口及物流运输畅通。

接下来

高新区将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紧盯各项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进一步提高纾困政策的精准度,通过加快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强化数字赋能企业转型、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打造专属直融金融产品,一着不让优化区域产业生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支持企业稳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