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意见是最好的镜子。群众心中有杆秤,最清楚谁真心实意对他们好,最明白干部有没有为他们着想。没有哪个群众会成心同一个好决策、好项目过不去,也没有哪个心术不正、作风不实的干部,能骗过群众的眼睛。要想群众说干部的好、念党的恩,就必须拿出真情感、真本事。

群众的语言是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的文化土壤,会长出最鲜活的思想。像“孩子哭了抱给娘”“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等约定俗成的俚言、谚语,从火热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地概括出深奥的道理,极富表现力。

做群众工作,就要说群众的语言,说群众喜欢听的话、贴心的话。只有经常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坐在群众的炕头上同他们拉家常、谈心,才能真正听到、理解、学会群众鲜活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善于走到群众中间,和群众推心置腹拉家常,说群众常说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只有掏出心窝子和群众多说贴心话,才能不至于引起群众的反感和抵触,才能换来群众的心里话。

工作中,面对群众的即穷验问,要敢于担当职责,勇于直面矛盾,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拿出愚公移山的意志,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挑战和考验。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愈战愈勇,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在奋斗中经得起检验,不断谱写个人的人生精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层第一线,直面群众,听到群众的“牢骚话”很正常。党员干部只有善从“牢骚话”里辨民意,满足群众的民生述求,长此以往,“牢骚话”就会越来越少,赞美声就会越来越多,群众获得感就会越来越强。(刘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