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这是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之谈。和群众心连心、手拉手、面对面,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方能赢得群众口碑,建起事业的丰碑。

党员干部要为群众办实事,和群众打成一片,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会说、能说群众语言,这样才能够与群众真正心贴心。语言是党员干部与群众交流不可替代的媒介。党员干部若能多讲一些群众喜闻乐听的“群众话”,不但可以消弭心理上的隔阂,人熟悉了,语言通了,感情自然会亲密,立场也会随之转变,群众才会从心里接纳你。

擅于使用群众语言就是要用群众听得懂、听得惯、听着亲切的语言,带着真情实感和群众沟通,是党员干部沟通群众的最好纽带。党员干部要明确认识到,擅于用群众语言沟通,少点“官味”,多点“乡土味”,突出听心声、调心态、解心结、暖心窝,才能使话说得下去,工作做得上来,群众听得进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贴近群众,多说大白话。古人云:“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干部到基层进行宣讲,不妨多讲一些群众身边的故事,多讲一些身边的典型;到农村调研,别总问村民:“有没有给你家制订扶贫计划?”不如问一句:“想没想过咋样才能多挣钱?”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在平时的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多与群众说说体己话、谈谈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中提升说“群众话”的能力,养成说“群众话”的习惯,才能真正取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吴越王《钱氏家训》有云,“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为民服务是初心使命,懂群众语言能更好服务群众。党员干部定要多花心思、下点功夫,练就运用群众语言的本领,筑牢同群众血肉联系的对话平台,为增进群众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保障。(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