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第100天之际,确切说是当地时间6月1日晚,一直保持沉默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首次就俄乌之战发声,默克尔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在进行一场“野蛮战争”,对乌克兰表示声援,支持德国政府结束这场战争的努力。

作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欧洲最有力的“朋友”,默克尔姗姗来迟的表态被认为是德国政界精英承认了自己过去多年来对俄政策的失败;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被迫辞去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的职务,并被剥夺了其部分特权,则被认为是德国议会以及德国民众对亲俄派政治人物不满的集中体现。

此前,在对俄关系上,默克尔等亲俄派政治人物一直呼吁要将政治和经济分开,但在“特别军事行动”爆发后,德国政府不仅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加入到对俄罗斯的严厉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当中,还给乌克兰提供了大批经济援助,主要以反坦克武器和便携式防空导弹为主,改变了拒绝向乌克兰提供任何杀伤性武器的政策。

与此同时,受到俄罗斯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刺激,尽管德国与俄罗斯并不接壤,德国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军力上的短板,不用美国等北约盟友催促,德国开始自觉增加军费,增强德国的军备: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历任政府没做到的事,“特别军事行动”做到了。

在核武器问题上,德国民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全景》杂志做的最新一项民意调查,52%的德国人支持美国继续在德国部署核武器,12%的德国人甚至要求增加美国在德国部署的核武器数量并对其进行现代化,39%的德国人则依然要求美国从德国撤出核武器;而在2021年年中的民调,则有57%的德国人希望美国从德国撤出核武器,仅有14%的德国人希望美国继续在德国部署核武器。

此前,德国掀起了一股彻底去核化,要求美国从德国撤出核武器的风潮,主要原因倒不是出于军事考虑,而是要实现德国的彻底无核化:在关闭所有核电站后,再让美国从德国撤出核武器。有趣的是,为了弥补关闭核电站后导致的电力缺口,德国将从法国和俄罗斯进口的电力依然是核电。

按照相关协议,如果德国议会坚持美国从德国撤出核武器,美国政府只能照办,这意味着一旦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德国军队将无法使用这些由驻德美军拥有和维护的战术核武器。而对于这些从德国撤出的美国核武器,波兰则表示了强烈的兴趣,迫切希望美国能将其重新部署到波兰。

不过,最终德国政府还是选择继续在国内部署核武器,并为此选择购买美制战斗机(最初是“超级大黄蜂”,但最终确定为F-35),以便让德国空军继续维持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能力:在“狂风”退役后,“欧洲”战斗机不具备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能力。而在此前,默克尔政府强烈反对购买F-35战斗机,并获得了法国的支持,法国担心德国购买F-35会挤占“欧洲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项目的资金。

作为欧盟领头羊,德国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特别军事行动”爆发后,尽管德国政府在军援乌克兰方面,尤其是提供重武器方面动作迟缓,饱受批评,但相比以往,依然有了巨大转型,并密切了其与北约盟友的关系。这也是美国总统拜登称俄罗斯并未能分裂西方,反而让其更加团结的主要理由之一。